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点领域>社会公益事业>公共文化体育>公益性活动

一座赣州城,三条“和平路”

访问量:


每座城市都有几条路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它们和城市一起蜕变、一起成长。有些地名,本身就是一个隐秘的故事,等着有缘人前往聆听。赣州城的 “和平路”,在不同时间段有过三条,但都是出于爱国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而命名的。

今天,就让我们去探寻赣州城里的那三条“和平路”。在我们日常印象里,如果提及赣州的“和平路”,大概率的会想到位于历史街巷“灶儿巷”口的这条——“东南与大公路对接,隔大公路与南市街相望;西北至标准钟(楼)与阳明路、解放路相会”的道路。

它一路连接火帝庙、东门井、生佛坛前、灶儿巷、云峰巷、小华兴街、风车巷、健康路等街巷。

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在闲暇之时,翻阅赣州地方旧志时,才发现原来在不同时期,“和平路”的位置也有所变化。

▲雷祥春绸布商场——和平路与曾家巷口

据史料记载,“雷祥春”位于曾家巷通往解放路中段巷道口之南侧,是旧时“南临帮”经营的一家布店。

▲通讯地址:江西赣州和平路风车巷一号

风车巷——北接解放路中段,南通和平路。因通古风凰池,原名凤池巷,后讹为风车巷。

不对啊,怎么都在解放路的了。查阅史料后,才知在不同时期,解放路与和平路都被命名为“和平路”,并且还有段时间“和平路”这地名跑别的地方去了!

“解放路东北端与中山路、濂溪路相会;西南端至标准钟(楼)与阳明路、和平路相接。长350米。西南端地势略高,街成缓坡状。东南侧通大华兴街、风车巷,西北侧接曾家巷、天王寺(巷)”。

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清代名棉布街。“以其多棉布商店而得名。后依地势分段名为上棉布街、下棉布街”。

民国初年分段名为上棉布街、中棉布街、下棉布街。据民国二十二年《赣州市政公报》记载:1933年扩建,“为尊重(孙中山)总理遗教,实行和平博爱之旨趣起见,特将棉布街马路,定名为和平路,以资纪念,而昭劝勉!”。又据民国三十五年《赣县新志稿》记载:“1944年2月改名为中正路”。

1949年8月31日为纪念1949年8月14日赣州解放,改名“解放路”。

所以解放路在1933至1944年间,旧名“和平路”。

▲1934年协记药店在此开设总店

▲通讯地址:江西赣州和平路风车巷一号这张图就明确的说明出来了——地址:和平马路原名上棉布街

和平路呢?

据清同治《赣州府志》记载:“由西北向东南,清代依次名为下龙船庙、上龙船庙、世臣坊(曾讹为侍臣坊、石城坊)”。

据《赣城乡导集》记载:“民国初曾依次名为下龙船庙、上龙船庙、永清坊、侍臣坊”。据民国三十五年《赣县年鉴》记载:“西北段(永清坊至龙船庙)抗日战争时期曾残遭日军轰炸,1946年初扩建,取名复仇路”。据民国三十六年《赣县年鉴》记载:“1947年将东南段(永清坊、侍臣坊至南市街北段)扩建,时值国共两党停战,遂将全路名为和平路”。 

1966年8月29日与阳明路合并,统称人民路。1979年10月1日分开,恢复和平路名。

原来,现在的和平路是1947年起命名的。

那么,赣州在1944年至1947年间还有没有“和平路”这地名呢?

请看1946年的赣县城厢地图,在今赣州东河大桥桥下(原百胜门)位置,有一条道路标注为“和平路”,它大致北起东河大桥桥下(百胜门处),西至赣州一中(光孝寺)处,在此之前的地图上这段大概是“马市街”。因那段时间局势动荡不堪,关于这次“和平路”的命名时间和背景尚未找到有关史料。

这条“和平路”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它诉说着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它在告诫着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来源 ▎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