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决策公开>发展规划>发展规划

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章贡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养老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访问量:


区府办字〔20221

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章贡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养老

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驻区有关单位、区属各单位:

    章贡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养老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11

    (此件主动公开)

章贡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养老事业

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深化卫生健康养老事业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优化卫生健康养老事业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养老事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全区卫生健康养老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根据《赣州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和《赣州市章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章贡区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健康事业呈现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的发展态势,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居民健康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1.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加强。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全区婴儿死亡率为1.4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65‰,孕产妇死亡率为0,人口出生率为9.3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5年的10.2%上升到2019年的20.9%,居民健康水平持续向好,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十三五”期间全面加强了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人群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建立全方位关怀残独、失独家庭帮扶体系。截至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34.0%,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57.39%,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4.75%,儿童预防接种率和健康管理率均达95%以上,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分别为49.36%94.64%75.4%71.9%84%;免费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步实现均等化。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全区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助力我市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推行条块结合,市容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爱卫宣传等工作,以镇(街道)为单位,实行片区划分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组织灭“四害”活动,降低病媒生物传染病发生流行风险。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实现旱厕“清零”,卫生厕所改厕率96.88%,达到一类县标准。

2.深化医改工作效果显著。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全区高位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整合部门涉医管理权限,定期协调解决医改进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将市立医院整体交付广东省人民医院管理,增挂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牌子。以市立医院为牵头医院,组建江西省首个医疗集团-赣州市立医院医疗集团,将区妇保院、11家基层医疗机构统一纳入集团管理。通过下派挂职、上派轮训、专科联建、资源共享等纵向联动,实现学科、人才、技术下沉,有效盘活了区域医疗资源。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完善。由市立医院牵头,联合区妇保院及11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成立了“赣州市立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医共体内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形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

3.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升。政府卫生投入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辖区内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共475所,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1240张,较2016年分别新增210家机构和615张床位。2020年全区卫生技术人员共计50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92人,注册护士2756人,较2016年分别增长99.92%102.39%113.64%,基层卫技人员总数达643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4.09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9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5.01人。基础设施建设步幅加快。区疾控中心迁建项目、沙河镇卫生院二期项目、水南镇章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区妇保院项目已完成主体大楼建设;区中医院建设项目现已开工;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沙河院区)建设项目正在进行用地、调规、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完成全区44个标准化村卫生健康服务室建设,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全面提升。中医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市立医院积极开展中医特色工作,初步进行总结临床诊治经验和优化诊治流程。11所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提供中医药服务,并按《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有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并配备了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大力推广热敏灸技术服务,开展中医药知识“六进”活动,与江西中医研究院签订了中医药普查合作协议,推进中医药普查工作,开展好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报名工作,推进区级国医馆和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项建设,提升了基层中医服务能力。

4.健康扶贫提质增效。健康扶贫落在实处。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健康扶贫相关政策的通知》(区精扶办字〔201880号),取消了奖补基金,贫困人口住院补偿比例稳定在90%适度目标。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患者享受“四道医疗保障线”补偿1655人次,医疗总费用1533.83万元,补偿总额1383.63万元,占医疗总费用90.21%,自付比例为9.79%。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工作,加强慢性病患者管理,截至2020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鉴定备案2860人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筹措35万元用安宁疗护试点建设。目前,市立医院、水东镇卫生院、厚德医院安宁疗护服务示范点已通过区级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实施了10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政策和25种重大疾病专项救治政策,已分类救治806。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制。为全区贫困孕产妇免费提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所有婚检对象和新生儿分别提供地贫和耳聋筛查,积极推进妇女“两癌”筛查项目。

5.卫生应急工作稳步开展。卫生应急体系与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全区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以及卫生应急队伍的管理、考核和评估制度。“十三五”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得到加强,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已基本建立。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紧紧扭住“防控”和“救治”两个关键,认真落实“四早”措施,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研判疫情形势,科学精准有力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设立市立医院为定点医院,整合全区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救治患者,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标准,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机制,成立了由广东省人民医院支援市立医院的博士专家团和市立医院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等专科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治专家团队,按“一人一团队”标准,开展综合救治,确保了不漏诊一例,全部治愈出院。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增强。逐步建立打击非法行医的部门协作工作机制,联合镇(街道办事处)、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共同查处非法行医行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对市场主体检查事项实现全覆盖。建立失信“黑名单”,创新卫生监管方式的同时增强了监督执法效能。

6.卫生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推进区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区医保信息互联,实现了患者就诊信息互联互通。拓展“医养结合”信息化功能。依托“智慧章贡”信息平台,将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法律服务、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智慧养老服务进行整合,引进学尔健康商务,提供24小时免费送药上面服务。开发手机APP功能。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智慧章贡”全方位对接,居民通过“智慧章贡”手机APP可以足不出户了解有关医疗健康信息,医生可在线解答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居民可以直接通过智能手机线上购买相关服务,实现医疗、家政、供餐等上门服务。建设卫生健康综合平台。以实现基层医疗、基本公卫(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等各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有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

7.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全区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8所,床位3420张。其中,市级公建民营老年公寓1所,设计床位800张;区级养老服务机构17所,床位2620张;区级公办社会福利院1所、农村敬老院5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11所。全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了122个,并建成了章贡区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个广范围、多功能的养老服务网络,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全区90个社区,实现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大力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推进“互联网+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云平台建设,组建了一支近8000人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的形式,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让全社会都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目前,累计公益服务时间达3.2万余小时。医养结合工作取得新的突破。通过“养中设医”“医中设养”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适老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医疗护理病房,不断健全医疗功能,提供普惠制的优质供养、护理服务。目前,全省首家公办护理型区社会福利院医养大楼投入使用,11家民办养老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市立医院增设老年科开展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医药卫生健康体制改革难度大。虽然近年来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纵向阶段性成效,但离上级要求,尤其在横向发展方面,离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差距。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医改涉及多个部门,牵扯多方利益。深化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强,随着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改革的难度明显增加。

2.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全区老龄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老年人生活护理需求与医疗健康需求双重叠加,康养产业领域消费需求旺盛,相关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全区康养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供给侧能力相对不足,存在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壁垒,优质资源缺乏,医养结合覆盖面窄,专业人员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3.人才智力支撑不强。优质医疗卫生人才、老年护理人员、高层次科研和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科学健身、中医药养生等中高端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各领域专业人才较少、素质参差不齐,人才供给与卫生健康养老事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4.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截至2020年底,全区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是4.09张、2.96人、5.01人,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三)发展的机遇

1.政策制度带来发展红利。2019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提出了“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赣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北上南下,推动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转化为国家部委持续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共识共为,争取国家部委给予更大支持,实现新一轮《若干意见》延续,为章贡经济发展以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最强的政策推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大湾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先行先试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全面铺开的开放合作和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将助力全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达到新高度,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2.建设卫生健康事业成为社会共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3个层面协同推进组织实施15项重大行动,健康中国持续深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全社会重要的新时代共识。2019年末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卫生健康事业带来严峻挑战,不仅展现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短板,更是给卫生健康事业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全社会将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预防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3.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赋能健康行业。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AI技术、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推动着数字经济与医疗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智能化医疗产品逐渐得到普及应用,智慧医院、智慧病房等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新模式和新业态逐渐涌现。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疾病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模式正朝着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和远程化的方向发展,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将大幅提高,数字经济正在为医疗产业的变革和升级注入新动能,科技创新赋能健康行业已是大势所趋。

(四)面临的挑战

1.新健康中国战略出台,新时代医保任务更加艰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勾画了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际举措,新的健康中国战略对新时代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目标任务和新的要求。新时代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功能定位应逐步面临超越原有单纯疾病诊疗支出的风险分散功能,逐步向“健康保障”延伸,从简单支付参保人享受的医疗服务向支付有价值的医疗服务转变,从保障诊疗行为到保障国民的健康结果转变,逐步走向“价值医保”。

2.健康需求变化为医疗卫生服务转型带来了新的挑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康复护理、老年人专科服务等医疗卫生需求急剧增加。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传统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新发传染病不断发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需从单纯的疾病诊治转向综合性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

3.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一方面,疾病流行形势更加复杂,居民健康面临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威胁,城市医院就医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便利性要求越来越高,居民健康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4.影响群众健康的危害因素进一步凸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生活垃圾处理、食品卫生安全、公众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群众健康的危害因素日益突出,协调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机制还不完善。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健康章贡建设。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健康服务、培养健康行为、共创健康环境、繁荣健康产业为重点,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广泛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提升城乡公共卫生保障和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健康事业与产业协同互促,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深化医疗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2.预防为主,健康促进。强化大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全面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

3.改革创新,持续发展。以改革为契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引进,依靠科技和信息等要素支撑,创新卫生健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整合资源,中西并重。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

5.多元参与,协调发展。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预防、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链条整合,促进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6.共治共享,改善民生。激励民众深入参与健康服务体系治理,完善健康保障,打造健康章贡。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推进健康数据共享、健康知识共享、健康成果共享和健康经济共享。

    (三)主要目标

——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岁左右,人均健康期望寿命显著提高,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5%。深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100%

——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不少于5个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强的省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实现病有良医,切实增强民众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优质均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2025年,“医养融合”等改革举措进一步发挥战斗力。做好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2025年,进一步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创新健康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发展。基本形成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

——健康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力争到2025年,养老机构达到20家,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8000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144家,养老护理人员达到700人。

2-1  章贡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养老事业发展规划指标体系

领域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

2025年目标

指标性质

健康水平与健康生活

人均预期寿命

待明确

78左右

预期性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

——

同比例提高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

/10

0

10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1.47

3

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65

4

预期性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20

25

预期性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

96.88

99.99

预期性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

25

预期性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

75.471.8

8175

预期性

疾病防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5

96

约束性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2.3

12

预期性

肺结核报告发病率

/10

57.87

55

预期性

全人群HIV感染率

%

0.0405

0.04

预期性

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县级以上疾控中心具备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比例

%

100

100

约束性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率

%

100

100

预期性

医疗卫生资源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4.09

5.5

预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2.96

3.8

预期性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5.01

6

预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2.05

3

约束性

健康服务

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数

0

1

预期性

产前筛查率

%

90.13

91

预期性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

97.76

98

预期性

县(市、区)规范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覆盖率

%

——

100

约束性

二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

——

7.4

约束性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4

预期性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

%

49.36

72

预期性

健康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

——

25

约束性

健康产业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年均增速

%

——

7

预期性

养老设施

养老服务床位张数

4500

8000

预期性

养老机构

17

20

预期性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123

144

预期性

养老服务中心信息平台

1

1

预期性

养老护理人员

355

700

预期性

    三、着力构建新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一)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实现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设有1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水平的实验室。建设完善检验检疫系统生物安全二级水平的实验室。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供给效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持续改进工程。创新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机制。建立区级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和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推进疾病防、治、管的整体融合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在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中的策划、引领、协同、反馈的职能。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创新公共卫生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信息与质量信息整合智能平台,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人群健康结果、满意度和管理规范,建立以服务结果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绩效管理体系,以年度考核结果为导向,制定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政策。

2.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与决策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早期预警能力,构建医防协同的应急响应机制。健全区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监测网络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加强区、镇(街道)两级急救体系建设,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提升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健全防治结合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促进医防融合发展。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优化部门协同,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要求,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形成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基础条件。按照《疾控机构建设标准》,加强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与本地高等医学类院校合作,定向培养疾控人员,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储备后续人才。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公共卫生数据交换平台,整合传染病、慢性病、卫生监测、免疫规划、应急指挥协同管理。建设卫生应急作业中心,搭建卫生应急作业管理系统平台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指挥能力。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设置全区统一院前医疗紧急救治中心,强化院前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管理,推进院前院内服务一体化管理,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

3.大力发展“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充分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膳食消费、环境因素、流行病学因素、虫媒监测等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加强对各种传染病、慢性病、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智能监测和精准预测。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儿童健康管理、儿童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监测、严重精神障碍分类干预的在线管理,及时推送疫苗接种预约、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流程、健康教育等便民服务信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向公众提供传染病流行预警、传染病防控知识和营养健康等信息。推行“互联网+”传染病全流程管理模式。

    专栏1  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程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压、II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项目:推动社区健康服务进校园,开展小学生免费窝沟封闭、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项目等民生实事项目。

公共卫生机构硬件建设项目:建设加强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打造标准统一、学科特色鲜明的公共卫生机构。

“互联网+医疗”创新工程:拓展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二)完善社会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1.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和促进政策体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稳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普及合理营养、合理用药、科学就医和基本急救等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达到25%。大力开展健康科普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进社区、进家庭“六进”行动,普及膳食营养、合理用药、科学就医和基本急救等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科普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引导群众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树立科学健康观,深入推进健康饮食习惯,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家庭环境,延长健康寿命。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深入推进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的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家庭和高危个体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指导和干预。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继续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强化戒烟服务,预防和控制被动吸烟。

2.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强化病媒生物防制,编制并更新工地、小区、城中村等重点场所病媒生物防制指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指导开展重大活动保障、重点疾病防控及重大自然灾害后的爱国卫生工作;协调爱卫会各成员单位严格履责协同推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冬春季、夏秋季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推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卫生健康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提升病媒生物防制效能。督促落实以环境卫生治理、清除蚊蝇鼠蟑等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病媒生物防制措施,强化单位与个人主体责任,完善防制设施,指导开展消杀,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落实病媒防制有偿服务机构“放管服”要求,完善病媒防制有偿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3.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水平。落实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完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转诊-随访-自我管理”全链条医防融合新模式。逐步优化以社康为慢病防控据点的防控策略,推动各部门主动将健康融入一切政策,打造多部门合作推进重点慢性病及高危人群管理的创新模式。实施重点癌症监测和早诊早治,完善筛查手段、扩大筛查种类和社区覆盖面,早诊率到达60%以上,提高5年生存率。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和血糖,覆盖面达到100%。建立健康云平台全面开展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干预有效率达50%以上。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制度。加快互联网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互联网医院、互联网社康、慢病药房、慢病就医管理平台等一体化的互联网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家庭医生为主、专科医生为辅的线上慢病管理问诊团队。完善慢病管理病患的线上和线下转诊机制。提供一定比例可选购的慢性病管理线上培训课程,为培训效果较佳的学员提供“返现”激励措施等。

4.强化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救治救助水平。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服务管理和救治救助能力,按照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原则,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协调整合精神卫生专业人力资源,组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技术支持团队,及时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巡回督导,指导基层机构完善患者治疗服务与管理方案,提高患者居家治疗质量。强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规范开展精神病患者随访管理、服药指导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到2025年,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心理门诊建成率达100%,社区全面提供心理咨询、筛查和转介等工作。以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为重点,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到2025年,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把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列入年度体检早期筛查项目。建立健康心理监测云平台使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显著提升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水平。

5.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依托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区级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支撑,提升职业病防治服务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和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培训率,均达到95%以上。做好尘肺病患者分类救治工作,对加入工伤保险的尘肺病患者,加大保障力度。

    专栏2  社会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工程

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饮用水监测、公共场所危害因素监测、空气污染等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监测,人体生物监测。

资源扩容提升工程:建设区互动式健康教育体验馆、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现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运动促进健康专项行动、学生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开展医防融合服务项目:在社区卫生院全面推广中医、运动、营养、心理、睡眠、戒烟、限酒等“健康处方”。推进健康服务清单化,提供个性化的社区健康服务项目推送、慢性病健康管理随访提醒,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达到60%以上。

(三)建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1.优化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完善医疗集团制度化保障。加快完善医疗集团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加快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积极探索打包整体支付方式,建立“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机制。推进集团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实现集团一体化运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构建健康为导向的医院集团绩效考核方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示范医院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加大对医疗行为、医疗费用等方面监管力度,减少对医院人事编制、科室设定、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等的管理。全面实施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建立覆盖诊断、治疗、财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启动“智慧医疗”建设项目,完善智慧医院、智慧病房、AI客服、医疗辅助智能化知识库等智慧医疗应用系统。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立足章贡实际,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着力在深化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综合改革攻坚,建立健全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以“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为原则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机制,结余的医疗收入用于开展业务工作和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支持引导社会办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布局不作限制,充分释放市场能量。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民营医院向基层延伸、实现品牌化、集团化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全科医疗、专科医疗、中医药、第三方医技服务、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机构;支持社会办医机构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业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多种类型合作。支持社会办医加入医联体,完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开展诊所改革试点,简化诊所准入程序,完善诊所基本标准,试点诊所备案管理,鼓励医师全职或兼职创办诊所,开展诊所备案管理试点工作。到2025年,社会办医院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比重达到20%以上。

2.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结合广东省人民医院人才、技术、科研等重点优势和赣南本地特点,整合全区现有相关医疗资源,高标准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加强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对接交流,发挥在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化、技术辐射和管理示范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和均衡发展。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建设心血管疾病、肾病、肿瘤、老年医学中心,同步提升医技科室的综合诊疗能力。实现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在同学科、同专科建设发展以及整体医学技术水平上同步发展。强化特色学科建设。加大特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力度,结合广东省人民医院学科优势和市立医院特色专科,集团总院重点打造心血管、肾脏、肿瘤、消化、卒中五个特色医疗中心;分院按照“一院一特色”原则,打造1-2个医疗服务特色亚专科,总院实行技术帮扶;各医院错位发展,持续提升医院实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继续升级优化镇卫生院,完成区域内镇卫生院的标准化提升改造。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和引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疼痛、口腔医学、神经康复、医学影像、骨伤、急诊急救等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提高妇幼健康、公共卫生、精神、产科、儿科、康复、护理等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实施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作为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镇卫生院与所辖村卫生室为同一法人,村卫生室不再为独立法人单位,只设立负责人,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是唯一具备门诊统筹定点条件的村级医疗机构,作为镇卫生院的门诊统筹便民服务窗口纳入镇卫生院管理,执行镇卫生院同等报销标准。未实现城镇化的行政村确保至少一所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行人员、工资、待遇、业务、药械、财务、培训、考核、信息化管理“九统一”。通过健全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看小病不出村”,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全面提升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培训全科、卫生应急、精神卫生、公共卫生、卫生管理、儿科、中医药、康复、心理健康、卫生信息管理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在国内医学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学科带头人。鼓励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建立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每年组织乡村医生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培训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急诊急救技术等,有效提高乡村医生基础理论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加大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和政策支持,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支持通过全省、全市统一公开招聘考试招录医技人才和安置本科医学定向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进一步完善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3.加强医疗服务质量与环境。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与全国顶级医院接轨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等服务要素准入。推进医疗管理项目化,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推进合理用药,加强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加强医疗质量监管,保障医疗安全。持续抓好改善医疗服务五项工作制度建设,着力加强十项服务模式创新,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五大体验。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推进医疗服务改善行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加强服务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完善便民措施,管理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围绕患者需求,规范、简化就医流程,做好分诊导诊工作,让患者便捷就医。立足分级诊疗,落实医疗集团内双向转诊,为患者提供全流程、连续性的健康服务。深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全面推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强化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

    专栏3  医疗服务提升工程

资源扩容提升工程:推进疼痛、口腔医学、小儿神经康复、超声、骨伤、急诊急救等集团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完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沙河院区)、章贡区中医院新建项目、章贡区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的建设。开展国家级、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示范地区、示范医院建设。

(四)推进妇幼保健及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

1.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根据基础条件和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章贡区实际的托幼服务一体新模式,扩大服务资源供给。由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以婴幼儿早期发展、卫生保健相关专家为主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专家团队,为辖区内婴幼儿提供早期发展教育和健康指导服务。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要按照标准和规范,在全区新建居住小区规划、建设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并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区和已建成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居住小区,2025年前要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公有场地和设施,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2.全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完善妇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完善妇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妇女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加强产科、儿科医务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增加医务人员数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妇幼健康机构为核心,大中型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加强优生优育和出生缺陷预防,大力推进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深入开展产前检查、围产期保健、新生儿听力筛查和缺陷儿童康复、0-6岁儿童心理行为筛查及干预等工作。建立病残儿数据库,对高危人群提供优生优育咨询和指导,进行出生缺陷风险评估。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关注高危儿(体弱儿)管理,切实解决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和服务能力短缺问题,确保母婴安全。

3.加强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服务能力建设。加强人口变动情况监测。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科学研判出生人口变动趋势,强化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和监督,有效管控波动和风险。严厉打击非法代孕、非法领养及拐卖婴儿的行为。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广泛开展生殖健康科普宣传,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扎实推进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部署。基于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对区域人口的常态监测,尤其以育龄妇女新增人口及出生人口进行常态监测数据为依据,合理布局建设“一老一少”照护服务体系所需的资源。建设规模适宜、配置合理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合理引导社会资本举办社会办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促进生殖保健融入妇女健康管理。以女性健康为中心,完善政策,优化流程。积极推广产后和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提供系统、规范、人性化的生殖保健服务。提高育龄人群生殖保健意识与能力,保持适宜生育间隔,减少非意愿妊娠,保护女性生殖健康。依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增强家庭发展能力。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继续落实奖励扶助、特别扶助、阳光助学、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一次性抚慰金等各项政策;扎实推进计生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就医“绿色通道”三个全覆盖,规范就医服务项目,拓展就医定点医疗机构。

    专栏4  妇幼保健提升工程

资源扩容提升工程:章贡区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

健康妇幼行动计划:“两癌”筛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和避孕药具、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孕期抑郁症干预、产后抑郁症干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孕期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地中海贫血防控。

儿童及青少年健康:0-6岁儿童心理行为筛查及干预、学生健康危害因素和常见病监测及预防、心理健康教育。

托育服务扩容工程:到2025年底,每个镇、街道建有公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个以上。

(五)构建中医传承创新体系

1.强化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加强中医医疗高地建设。建立市级中医医疗中心,参与组建全省中医医疗服务联盟,以便充分与其它地区进行中医医疗特色与优势的沟通。发挥名院、名科的引领作用,围绕中医优势专科打造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中医临床疗效确切且优势明显、技术辐射力强的市级中医临床基地。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针灸、骨伤、肛肠、妇科、儿科、皮科及肺病、脾胃肝胆病等专科专病。推进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科发展。推进综合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和其他公立专科医院开设中医临床科室,建设标准化中药房,加强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的管理,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确保满足基层群众在疾病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理疗等方面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大力推广热敏灸技术服务,在沙河镇试点建设“热敏灸小镇”。深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创建市级中医药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个以上。持续开展中医药知识“六进”活动,持续推进中医药普查工作。

2.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推进中医医防融合服务项目。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公共卫生服务各个环节,大力推广中医药预防适宜技术在儿童、老年人及妇女围产期健康保健方面的应用,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特殊作用,鼓励中医医师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的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推广太极拳等中医传统运动项目,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文化宣传,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探索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健全中医医疗、护理、养老、康复四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促进医养结合。探索和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整合中医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一体化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3.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继续实施“四名”工程(建设“名院”、创建“名科”、培养“名医”、推广“名药”),不断增强医院中医药特色,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医药优势专科,积极推进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大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整理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经验,建立尊师重道的文化氛围,形成中医药传承有序、发展后劲足的内在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健全慢性病“防、治、管、教”四位一体的防治模式,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实现中医强区。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统筹中医药传承保护与创新,传承发展,创新驱动。抓好中医药高层次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康养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科和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开展面向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中医药基本知识、技能与适宜技术培训,健全中医基层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要。围绕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研究等,依托现有省市级重点专科、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培育优秀科研队伍。

    专栏5  中医医疗服务提升工程

资源扩容提升工程:章贡区中医院新建项目。

中医医疗高地建设工程:建立市级中医医疗中心,参与组建全省中医医疗服务联盟;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推进名院、名科、名医、名药的“四名”工程。

    (六)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1.加强卫生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区级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信息、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改监测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区人口,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残疾预防等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推进居民健康卡和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一卡通。加强信息安全和患者隐私保护。实现区域信息平台、医疗卫生机构、垂直业务系统等健康数据互联互通,为远程医疗、医疗卫生机构间协作提供有力支持,实现患者区域内诊疗信息共享,实时动态更新,及时反馈。

2.构建“互联网+健康”服务新模式。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医疗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引导健康服务新型业态有序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体系建设,强化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贯穿个人生命全周期的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分析应用。积极利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探索健康服务新模式,强化预防、治疗、康复的精细服务和居民连续的健康信息管理业务协同。积极开展疾病管理、居民健康管理等网络业务,推进网上预约、线上支付、在线随访、健康咨询和检查检验结果在线查询等服务。整合居民健康管理及医疗信息资源,开展居民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贯彻实施分级分类分域的数据应用政策规范,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注重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和技术安全,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专栏6  健康信息化建设工程

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拓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远程诊疗、智能监管、综合管理等6大业务应用,推进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全员人口数据库3大数据库建设,强化卫生计生专用网络建设和维护机制。

    (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持续推进医疗集团建设,建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合理就医秩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依托市立医院医疗集团,完善双向转诊机制,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推进卫生人才双向交流落地生效,促进专家、技术“双下沉”,发挥优质人才资源对基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

2.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实施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综合补偿机制。启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医院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抓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强化政府办医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医院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岗位管理、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等运行机制。

3.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全民医保服务体系。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全面医保,逐渐实现向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过渡,力争到2025年,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提高保障水平,将更多的急用药纳入医保,做好抗癌降价药物进医院的工作,尤其关注重点人群的医保保障力度,资助特困人群、低保对象、农村脱贫人口参加居民医保,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证机制全面落实,简化部分慢特病保障认定流程。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医保支付与招标采购价格联动机制。全面建立并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加强医药费用控制,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完善和规范居民大病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及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提高健康保障服务能力。到2025,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改革任务。

4.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坚持基本药物主导地位,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推动优化临床用药结构。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充分。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的“1+X”用药模式,提高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占比,逐步实现基本药物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公立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医用耗材均在省平台阳光采购、公开交易、应上尽上、应采尽采。推进以省为单位、以医保支付标准为基础的阳光集中挂网采购、备案采购、联盟带量采购,推进公立医疗机构网上议价、竞价有效机制建设,提高网上议价积极性。建立完善药品供应使用监测系统,加强信息对接,建立多部门会商制度,对容易短缺或者已经短缺的药品实行清单管理,提高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供应保障能力。

5.拓展深化健康管理改革。构建以疾控机构为核心,二级以上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服务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以紧密型医联体为依托,逐步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管理服务量,落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健康管理服务的业务管理与指导。从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着手,推进无纸化签约式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开展公立医院院前、院中、院后健康管理可持续服务,协同区域内诊疗机构,实现从“注重疾病诊治”到“对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的模式转换。探索多渠道筹资的健康体检制度,强化居民自我健康管理。

    四、全面推进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提升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水平

1.强化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积极打响“党建+福寿之家”农村养老品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搭建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的工作平台,建立城乡养老服务协作机制,鼓励城市养老机构与农村特困供养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合作机制,帮助提高农村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领域。针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现状,逐步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增强农村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服务功能,增加养老服务内容,发展为老服务组织和活动,积极探索邻里互助等适合农村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

2.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托底作用。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托底作用,重点为城镇特困(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加快落实推进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失能护理设施的改造提升。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投入,将各镇敬老院逐步建设成为区域性养老中心敬老院目标。通过转包、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公建民营机构发展。探索沙河镇敬老院、沙石镇敬老院通过开展公建民营模式,提升院内老人幸福指数。开展公办养老机构延伸服务,为社会办养老机构和周边社区、农村提供养老服务技术和项目支持。

3.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健全运行机制,建立互助养老和老年服务志愿活动的衔接机制,鼓励和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促进老年群体自我服务与管理。建立包括老年人在内的老年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机制,政府激励反馈机制,形成人人参与的长效机制。发挥基层老年人协会、村民理事会等组织自主管理作用,培育农村互助服务队伍,鼓励农村妇女、低龄健康老人等群体照护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完善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信息台账,全面落实定期探视巡访制度,为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提供援助服务。着力构建履行家庭主体责任奖惩机制。

    专栏7  农村养老服务工程

2025年,逐步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增强农村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服务功能,增加养老服务内容,发展为老服务组织和活动,积极探索邻里互助等适合农村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特困失能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4.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

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以养老服务机构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养老养生“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高等院校增设养老服务专业学科、增开养老服务专业课题研究。建立以职业教育为基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增量人员与存量人员培训并举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教育和技能提升模式,大幅增加经职业技能鉴定的持证养老护理员;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加大财政对开设养老服务专业院校基础设施和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高度重视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老年社会工作者、老年人营养师及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加强健康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再培训。

    (二)全力构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1.积极开展“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GPS定位技术等技术手段,服务辐射覆盖中心城区全域,将运营商、服务中心、家庭、个人有效连接,用好用活章贡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养老资源和老年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打造享誉全国的“滴滴养老”模式,真正实现老人一键通服务。以互联共享、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为抓手,打造供需交流的“互联网+大养老”新模式。坚持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创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载体,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优质养老服务。平台设计以“科技为手段、服务为核心、医疗为亮点”,致力于推进养老服务机制创新、方式创新、手段创新有益经验,力争将其打造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平台。推动和完善章贡区互联网+时间银行云平台建设,动员社会上广大党员、高校学生、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低龄老人等志愿者开展对体弱多病、无子女寡居老人提供精神慰藉、陪聊、送餐、保洁等服务,解决服务人员短缺的难题,推动养老服务业逐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轨道。  

2.推动养老站点建设。加快推进政府投资站点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完善新建住宅小区配套设施移交管理,对小区移交的配套用房,除满足社区办公使用外,优先用于居家养老。推动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支持建设老年宜居社区。全面推进共建共享,由镇(街道)牵头整合闲置资源,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卫生所、孝老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等进行整合,按照“四助五有”建设标准,打造各具特色的“四合一”“五合一”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加大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

3.完善居家养老目录。通过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给社区老人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对具有章贡区户籍且在本市区内居住的年满60周岁的特困老人或低保老人,将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率先在全省开展失能老人的评估工作。评估为中度失能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扶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对正常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每年给予每个点运营补贴,积极扶持养老企业持续发展。

    专栏8  城市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工程

2025年,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护理人员队伍中持证人数占比,100%。每个养老机构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

(三)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特色发展

    1.鼓励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建设,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托管、运营公办养老机构,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也可托管医疗卫生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和养生、养病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新建或改建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且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鼓励给予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

    2.推动中医药医养结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专科医院优势,结合中医养生、中医康复适时在院内举办康体照护的中医药医养结合机构,实现中医药医养结合特色发展。积极创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开通客服电话和无线网络,设立养老院公众号,定期发布中医药健康饮食知识和信息、中医药预防老年人常见病知识、中医药医养结合相关政策、信息等内容。

3.支持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支持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开通挂号、就诊、转诊等绿色通道。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完善养老机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建立“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

    专栏9  医养结合工程

2025年,全区医养结合机构总量达20家,其中超过500张床位的医养结合机构3家。完成全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信息录入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且共享,实现城乡老年家庭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100%全覆盖。

(四)积极对接融入大湾区健康养老产业

   1.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发展特色中医。健全中医服务体系。实施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区中医院,组建中医医疗服务联盟。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建立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不断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创新中医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在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疑难杂症病治疗中的作用。打造“国医堂”中医综合服务平台,在城镇进一步夯实中医工作基础,在乡村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服务网络,将中医服务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延伸,将中医适宜技术向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延伸,将中医工作向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延伸。积极发展现代中药产业。着力推进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大优质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扩大优势品种种植规模,推广多模式规范化种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和研究申报,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开发新型复方制剂。鼓励中医名方、验方、民族医方和医院制剂经典药方发展。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品牌产品,打造章贡区医药品牌和拳头产品,培育中药材种植、研发、生产、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中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广中药材种养殖产业。充分发挥郊区农村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栀子、草珊瑚、白莲、绞股蓝等大宗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集合区产业发展资金和扶贫资金,按基地化、标准化、“一村一品”规划要求,投入种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种苗供应、技术帮助,以及优势大品种中药材的收购补贴。引导企业与中药材产业园区、合作社开展战略合作。提升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博物馆、中医经络按摩馆、中医传统运动项目馆、药膳馆等,开展中医特色治疗、康复理疗、针灸推拿、药膳、情志养生等服务项目,实施中医诊所备案制管理,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认定,释放民间中医活力,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品、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器材。实施“中医药+”战略,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中医健康养生基地。

2.积极发展运动休闲康养旅游产业。全力打造“三十分钟运动休闲圈”。充分发挥章贡区山水林田湖的自然生态优势,在城区30分钟车程范围内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户外运动“体育休闲圈”。进一步打造杨仙岭人文体育公园,开工建设2期;打造建设“罗坑足球训练基地”,开展足球冬夏令营;进一步打造全区首条悬空木栈道“马祖岩环山栈道”2期,打造成为赣州中心城区登山健身目的地;开工建设沙石体育公园、中海飘带公园,充分利用绿地园林公园,将体育元素融入大自然;近一步打造建设美丽乡村,在现有乡村旅游点中融入童年体育、农耕体育文化,将区内花田小镇、火燃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点变身为市民的亲子运动场。

3.支持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支持发展生态健康旅游。依托峰山、仰坪山等丰富的自然资源,鼓励铜锣鼓、仙峰谷等发展中药材种植、旅游、观光、药膳等业态形式,推进中医药旅游与农、林、水、牧、养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医、养、游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新模式。以养生、康疗为特色,建设特色医馆(铺),养生旅游度假村、神农百草园、健康管理中心等,成为章贡区大健康产业的特色和名片。支持发展田园休闲健康旅游。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健康养生项目与种养殖基地、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农业劳作过程和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开发田园观光、农耕民俗体验、乡野拓展、乡村度假、乡村慢生活体验等多种乡村休闲业态,设计田园休闲健康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一批农业公园和田园康养综合体。推进中医药康养旅游。发挥郊区的生态优势,结合中药材种植,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创新健康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新模式,积极搭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把中医药健康、养生、康复服务融入旅游服务业,引导和帮助当地企业和群众发展中医药旅游项目,提高当地居民从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开发中的受益水平。

    专栏10  健康养老产业工程

健康养老项目:重点打造国投天同健康养老中心、翡翠谷养老基地、杨仙健康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等一批高端健康养老综合体。

健康旅游项目:结合沙石示范镇建设,打造沙石片区健康养老示范带,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居、田园式康养旅游产业。

健康食品项目:推进健康食品项目快速实施。

生物医药项目:推进赣州生物医药科技园研发中心项目、赣州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赣州创新药、仿制药产业化基地项目的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落实规划实施的相关保障。财政部门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督,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政策。人力资源部门指导卫生健康部门做好人才引进和招聘工作。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积极支持卫生健康部门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民政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共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医保部门在医疗、医药、医保等方面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制度、政策衔接,建立沟通协商机制,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保障水平。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实施规划。

(二)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确保政府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确保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并重点向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等领域倾斜。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健康筹资机制,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责任,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卫生健康养老事业。

(三)完善监管体制加强对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及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卫生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

(四)保障要素供给精简行政审批,加大投融资支持。在土地使用、城乡规划、投融资机制、消防安全等方面形成稳定有序、责任明确、多方会商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盘活闲置资源、落实新建小区养老设施配套工程。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保障土地供应。通过多种有偿使用方式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依法保障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用地,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五)强化人才保障实施素质工程,营造有利于业务创新的外界环境。围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卫生健康菁英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加大稳定、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工作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和构建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各类卫生健康人才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六)注重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和卫生健康文化建设,促进医务工作者依法从医、廉洁从医,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等制度,维护良好的服务秩序。同时,各机构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增强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塑造卫生健康行业新形象。

    附件:章贡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养老事业重点项目


附件

章贡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养老事业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

年限

资金 来源

总投资(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

实施

地点

一、健康医疗

1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沙河院区)

新建

2021-2024

争取上级资金、债券资金、融资资金

214800

项目用地面积约1781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5200平方米,新增建设床位数约1200张,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标准建设。新建集门诊大楼、医技大楼、住院大楼、心血管中心、肾脏中心、卒中中心、消化中心、肿瘤中心、后勤及会议中心、教学科研中心及其他附属用房和配套设施。

沙河镇

2

章贡区中医院新建项目

新建

2020-2023

争取上级资金、债券资金、融资资金

31000

项目用地面积约17.54亩,总建筑面积约40667.01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922.75平方米。总床位数约300床。新建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及附属设施。

沙河镇

3

章贡区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

新建

2018-2021

争取上级资金、债券资金、融资资金

14098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2.32亩,总建筑面积为22400平方米,总设置床位180张。建设两栋10层结构的医疗综合大楼及5层结构的副楼、污水处理站及其他附属辅助设施。

水南街道

4

东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

迁建

2021-2023

争取上级资金

2000

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东外街道

5

水东镇卫生院迁建项目

迁建

2022-2025

争取上级资金

17358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6667㎡(约25亩),总建筑面积为28600㎡,建设为集门急诊大楼、住院大楼、综合楼为一体的二级医院。拟设置床位150张。

水东镇

6

沙石镇卫生院扩建项目

扩建

2021-2023

争取上级资金

8000

占地2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主要建设卫生服务用房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沙石镇

7

市立医院门诊楼、住院楼及附属设施提升改造项目

改建

2021-2023

争取上级资金、债券资金、融资资金

22000

对市立医院门诊楼、住院楼、食堂、地下室等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工程进行提升改造,以及购置相关的设备,总建筑面积约为29800㎡,其中门诊楼、住院楼提升改造建筑面积约20000㎡、改扩建食堂建筑面积约1320㎡。

赣江街道

8

水南街道九曲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

新建

2021-2023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27959

总用地面积约18.04亩,总建筑面积约34601.29平方米。主要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疗养楼及附属设施。康养床位数约200.00床。

水南街道

9

赣州市立医院智慧医院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3

争取上级资金、债券资金、融资资金

24800

主要建设内容:一是信息化,包括: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数字化手术室等,约5000万;二是病房改造,约3000万;三是医疗设备,约7000万元;四是应急供电,约600万元;五是污水处理,约200万元。总15800万元

赣江街道

10

水西镇卫生院扩建项目

改散

2022-2025

向上争取资金

10000

项目占地约7.5亩,主要新建一栋每层1500平米五层高业务用楼。

水西镇

11

南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项目

改建

2022-2025

向上争取资金

5000

主要建设内容:扩改建章贡区东阳山路大院内一栋三层楼房(总面积为955.8),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用房。

南外街道

12

章贡区托育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改扩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5000

新建/改扩建10个公办或民营托育中心,占地1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设计托位800个。

章贡区

二、健康养老

1

青峰药谷创新医疗中心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通过移植市立医院部分科室提升整体医疗管理和技术水平,将章贡区中医院建设成为一家以肿瘤、中医、康复、宁养、慢性病诊疗为医疗特色的二级医院。

沙河镇

2

区域医疗中心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

建设集公共支持保障中心、医疗服务集聚平台、医养游配套服务区为一体的医疗综合区,整合天羔共享中心,形成1个医技中心、X家高端医院、若干个特色门诊的“1+X+X”布局的创新医疗综合体。

沙河镇

3

现代服务业攻坚战翡翠谷养老基地项目

新建

2021-2025

引进社会资金

总占地面积84810.19,建筑面积144527.45,医疗保健、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功能齐全,整体环境优美的五星级大型老年人居住场所。

水东镇

4

杨仙老年公寓健康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项目

新建

2021-2025

引进社会资金

7000

占地约110亩,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总床位1800张。建设宾馆式养老公寓、单元式养老公寓、高端式居家养老公寓、老年医院(康复中心)以及老年大学,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购物中心、门球场、室外广场、室内外健身场、垂钓中心、种养基地等。

沙河镇

5

杨仙岭人文公园及罗坑体育小镇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6000

占地约1000余亩,其中杨仙岭人文公园占地900亩,罗坑体育小镇80亩,罗坑与杨仙岭连游步道约2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游客中心,游客集散广场、赛事广场、生态停车场、景区道路及其他配套游客等基础设施。

沙河镇

6

马祖岩人文(健身)公园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25360.44

总规划建设面积约2400000(约3780亩),主要建筑面积23400,其中禅修民宿面积20000,马祖岩养生谷1200,商业街1500,游客服务中心700,停车场19100,以及建设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绿化景观工程。

水东镇

7

章贡区智能体育公园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建设智能笼式足球场、街头篮球场、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体能训练设施、运动康复设施、智能监测系统、智能体测屋等其它附属设施。

章贡区

8

青峰药谷铜锣谷(大健康)乡旅园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22000

项目规划面积800多亩,主要建设综合服务区100亩、养生茶休闲区180亩、千层草种植观光区280亩、精准扶贫民宿区80亩、香草体验区80亩、溯溪谷30亩、农耕文明(康养民宿)体验区130亩。

沙石镇

9

仰坪山医养健康旅游基地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50000

规划用地4500亩,建设健康管理疗养区、中医诊疗堂、中草药书屋、中医养生园、中草药种植园等几大功能区域,形成具有生态、旅游、中草药研学、种植等特色的综合医养健康旅游基地。

沙河镇

10

青峰药谷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1000000

规划建设生产制造、康养旅游、医疗配套等功能区。

沙河镇

11

高层次人才科创园二期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500000

规划面积190亩,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科创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逐步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集创新研发、中试孵化、商务办公、生产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沙河镇

12

赣州创新药、仿制药产业化基地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200000

规划用地700亩,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孵化平台。

沙河镇

13

赣州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100000

在药谷内规划500亩建设高标准医疗器械产业园,吸引医疗器械创新研发集聚,推动成果转化,打造江西省屈指一指的国家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沙河镇

14

赣州康养城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1000000

规划面积约6500亩(可用于建设面积约1500亩),建设居家康养区、健康产业区、旅游绿地区、国际教育区、文旅产业区、酒店产业区等功能板块。

沙石镇

15

赣州健康小镇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200000

规划用地约3000亩,打造集健康旅游、中草药种植、文化休闲、健康管理等项目为一体的健康医药小镇。

沙河镇

16

赣州峰山林下种植基地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以峰山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现代化中草药林下种植产业。

沙石镇

17

赣州生物医药科技园研发中心项目

新建

2021-2025

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金

100000

规划用地100亩,建设赣州青峰药谷生物医药科创园,重点引进生物医药研发类企业,致力于打造华东地区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沙河镇

18

章贡区沙河镇塔下组人才民宿+康养园项目

新建

2021-2025

引进社会资金

300000

项目占地1500亩,用好用活近100栋民房,依托塔下天然的氧吧环境,按照未来健康管理的理念与模式,以中医药产业为龙头,致力于将亚健康调理区域化,慢病预防中心化,疾病治疗医养化,力争打造成为集生态文化、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健康谷”。

沙河镇

19

官园里康养园项目

新建

2021-2025

引进社会资金

200000

项目整体规划为康养综合园区,主要包括老人住养区7950平米,生活服务区1000平米,医疗康养区2600平米,文化活动区2050平米;可规划养老床位350张。

东外街道

20

沙石康养中心

改扩建

2021-2025

引进社会资金

占地面积约为15446.2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838.98平方米,其中原敬老院面积约为1219.65平方米;新建服务中心、养老院、残疾人托管中心等。拟建设日间照料中心,设计共有床位500张,主要面向市场化消费老年人。

沙石镇

21

沙河普惠养老中心

新建

2021-2025

引进社会资金

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设计共有床位150张,主要服务政府兜底人群。同时满足普惠养老的需求,增加家庭服务功能模块,强化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服务能力。

沙河镇

22

蕻菜塘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新建

2021-2025

引进社会资金

建筑总面积12110.75平方米,设计床位300张,突出小微机构社区嵌入式特色,打造健康养老、普惠养老、医养结合中心。

赣江街道

23

章贡区智能体育公园

新建

2021-2025

社会 资本

10000

拟在章贡区利用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一批智能体育公园,建设智能笼式足球场、街头篮球场、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体能训练设施、运动康复设施、智能监测系统、智能体测屋等其它附属设施。

沙石镇

24

章贡高新区全民健身中心

新建

2021-2025

区本级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政府性基金

5000

拟在章贡高新区规划建设田径场和综合馆,含田径场、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气排球馆等其它附属设施。

沙河镇

25

章贡区市民健身中心

新建

2021-2025

区本级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政府性基金

30000

建设综合馆、运动员公寓以及其他配套附属设施。

章江街道

 相关文件:《章贡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养老事业发展规划》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