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区行政审批局>规划计划

区行政审批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章贡区行政审批局自2021114日挂牌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要求,着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持续创新推出更多便民利企举措,加速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回顾

(一)狠抓工作重点,加快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在划转人员未到位的情况下,于2021322日出台《章贡区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工作实施方案》,本着“平稳有序、无缝衔接”的原则,设置事项划转过渡期,由18个涉改单位选派19名审批人员到区行政审批局驻点办公,前台统一受理,后台流转审批的模式开展审批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办理事项19736,群众满意度100%一是推进审批人员划转。经区委编委会同意,从7个涉改单位划转的10名工作人员已到位。为尽快熟悉掌握审批业务,已组织审批业务培训学习6次,审批人员已正式开展审批业务工作。二是承接行政审批事项。经过实地调研,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拟定将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赣州市章贡区等17个县(市、区)和赣州经开区、蓉江新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赣办字〔202038号)中明确的186项(主项)划转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三类:不划转事项47项、暂缓划转事项1项、可划转事项138项。目前,已承接5个涉改单位38项划转事项,年底前将再承接100项划转事项。1020日发出盖有章贡区行政审批局印章的第一张行政许可证,标志着我局正式对外运行。

(二)线下线上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1.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办事省时间。全市首个启动“全科综合服务”,全区23个单位641个事项对外“一窗受理”,架构“找谁都一样、谁找都一样”的政务服务模式。二是推出企业准入便利化改革,企业准入准营难题有效破解,通过整合“办理营业执照、申领发票、社保登记”等环节,我区企业开办实现1天就能完成企业登记注册、税务办理和社保、医保登记。三是开展了“六减一增”专项行动,涉及568个承诺件事项,目前“只跑一次”事项551个,占比达97%,收费事项10个,增加透明度(办事指南对外公示,网上可办,且接入“好差评”)事项568个,环节、材料、承诺时限分别精简了672个、1008项、2355个工作日,分别压缩了27%30.36%33.50%。四是试行低风险事项“豁免审批”改革,针对低风险及形式性审批的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直接豁免、告知承诺、审批改备案等方式降低审批门槛,推行快速审批,目前已实行豁免审批事项9个。

2.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办事不求人。一是深化数字政务服务改革,迭代升级“赣服通”章贡分厅4.0,上线包括中小学教育缴费、保障房线上申请、重大疾病免费救治一链办等本地服务事项246个,上线83“不见面审批”事项、11“无证办理”事项。二是推动政务服务基本实现“一网通办”依托一体化在线平台和“赣服通”章贡分厅,推动政务服务从“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网上可办事项占比达80%以上,“跨省通办”43个事项在线可办。三是“数字政务24小时自助区”向基层、园区延伸,水南、南外、东外街道、章贡高新区“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在全市率先建成,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四是“免证大厅”率先上线,通过增配人脸核验及亮证扫码等软硬件设备,群众办事时无需携带相关证照,通过“刷脸”“扫码”“亮码”即可,首批匹配“免证办”事项641个。五是推行首位产业“一链办”改革,已将企业开办相关的48个事项受理权授予章贡高新区,实现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赣服通”章贡分厅设置“生物医药产业链专区”“惠企政策兑现专区”,实现40个审批事项“掌上可查”、6个事项“掌上可办”、2个惠企政策网上可申请。

3.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办事少花钱。一是推行错时办、延时办、中介服务。今年以来,错时延时办件15165件,积极做好区本级中介超市日常运营及服务工作,通过平台入驻中介服务机构125家,为265个项目选取了中介服务是推出免费邮寄、免费印章服务。今年以来,为申请人免费寄递服务26件次,为2625家企业免费提供实体印章10500枚,为企业节约成本约34.12万多元。

(二)提质增效,强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承办

12345政府服务热线打通了群众表达诉求的民生“绿色通道”,通过协调联动职能部门处置、督办,解决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一些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今年以来,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5万余件(月平均5000余件),工单量全市排名第一,按期办结率100%,办件满意率99.3%,表彰优秀工单1330件,连续19个月在全市获月综合考核第一一是制定工单分类管理、数据分析20条措施,采取涵盖受理、转办、办理、回复、回访的“闭环式”、“一链式”工作流程,对市民聚焦的热点、涉及多部门或诉求内容复杂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限时办结,组织分析研判300余次。二是成立问题协调联动小组,通过“区长热线日”、现场督办、当面协调等方式,解决拒签或推诿扯皮等问题,下达督办函30余次,实地核查20余次;将热线月考核赋分排名结果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通报办单满意率靠后单位17个,办件满意率提高至99.3%。在赣南日报刊发优秀案例2篇,倾力打造12345热线服务优质口碑

(三)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和完善3+X模式”,严格落实“每月学习日”“主题党日”制度,开展集中学习30。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多措并举营造党史学习氛围,精心组织谋划专题学习,参观红色展馆5交流研讨十余次,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关经验做法上了5区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党员干部在各自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工作争先创优,获评“全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多名干部获得市区表彰。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及市、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和区委“一区四中心”“五个章贡”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响“干就赣好”品牌,营造比肩大湾区营商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

(一)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是推进权责“清单化”。强化权责清单管理制度,梳理编制统一的责任清单,推动权责事项纳入行政权责清单网上管理系统,对保留实施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清单化管理。二是推进服务“标准化”。按照“三级四同”要求,推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同一名称、同一编码、同一依据、同一类型”,进一步优化办事指南,探索引入微视频方式将指南可视化。深入推进“一窗式”改革,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无差别办理”。加大窗口服务培训和考核力度,着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政务服务队伍,建立健全服务制度规范。三是强化政务服务“就近办”。升级改造镇(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推动一批群众关心、基层需求迫切且有承接能力的政务服务下沉办理。

(二)优化政务服务措施。一是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从企业群众办好一件事出发,打破部门界限,整合多个业务事项,再造办理流程,加快系统互联互通,应用数据共享技术,推动更多事项实现由跑多个部门“多次办”变为全链条“一件事一次办”。二是深化“一网通办”数字改革。拓展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政务服务的应用,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持续做好“赣服通”迭代升级,推动更多高频服务“掌上办”。在总结区级“免证办事大厅”试点的基础上,推动更多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免于提交、电子证照等同纸质证明使用,实现政务服务“码上办”。依托市级“AI智能审批”平台,推动一批事项实现“智能审批”。推动更多镇(街道)、村(社区)打造24小时数字政务服务自助区,进一步扩大自助办理服务事项范围。三是深化惠企政策一站式改革。着力破解惠企政策“兑现难、兑现慢”的难题,将兑现入口、流程、资金纳入统一管理,设立线下统一的兑现专窗,建设线上统一的兑现平台,建立健全政策资金兑付管理办法,力争兑付资金由财政直达企业,实现“一窗(网)收件、分流转办、资金兑付”全流程可在线完成。

(三)提升行政审批举措。一是加强行政审批队伍建设将根据尚未划转人员的涉改单位审批事项的数量、办件量、审批难易程度(事项办理专业性、政策性强、办理时限、是否易涉案涉诉)等因素,持续推进涉改单位人员划转工作,增强行政审批力量,配强专业审批人员。二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全面开展“六减一增”专项提升行动,进一步做好政策公开和解读工作,确实增强政务服务透明度;针对低风险及形式性审批的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直接豁免、告知承诺、审批改备案等方式降低审批门槛,推行“豁免审批”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通过流程再造、时间压减、材料精简、系统优化,将我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进驻市行政审批局工程建设审批大厅统一受理,由市区两级部门自行根据权限分件办理,实现建设单位大厅提交、统一受理、自动分类、同标准审批。三是建立健全审管互动机制。加强划转事项审管联动,搭建审管联动网络平台并实质运行,确保划转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有序到位。

(四)推进为民办事走深走实。实施党建质量过硬行动,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区长热线日”活动,每月由区政府一名领导到区12345热线管理中心主持召开疑难工单调度会,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向镇街、村居延伸,设立热线便民服务站,为基层群众提供“诉求代提交、答复代反馈”等服务。根据省、市政府关于热线整合工作要求,落实好热线整合工作,实现政务服务“一号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