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区商务局>规划计划

章贡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访问量: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冲刺阶段。“十三五”期间,在全面总结“十二五”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以赣州都市区建设和“六大攻坚战”为契机,努力发挥章贡区的区位优势,按照区委“突出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发展”的发展思路,科学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加快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实现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特此编制《章贡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现状

1.服务业总量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区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4.95亿元,与上年相比将增长11.5%,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多(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86.26亿元),接近“十二五”初期的2倍(2011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为103.43亿元)。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将接近63.47%。“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推动全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2.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优势行业迅速发展,国光连锁超市不断发展壮大,天虹百货(九方购物中心)、大润发超市、新华都超市繁荣活跃,华润万象城、宝能世纪城等城市综合体大型商业设施加快建设,传统商贸服务业加速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的现代流通业态转型升级。中心城区现有交易额超亿元的批发市场10个,年零售额超亿元的大型商场(购物中心)23个。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676.6万人次,增长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亿元,增长20.1%。五龙客家风情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创建园区。科睿特、淦龙旅游被评为全省服务业龙头企业。

3.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成效初显。引进天平九州商业保理(江西)有限公司,填补了全省商业保理公司空白。赣州市宇商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已开业。巨亿(赣南)电子商务城项目、汽车销售4S店项目加快推进。我区现有金融服务(小贷、担保)企业7家,电子商务企业15家,咨询、设计、文化创意等企业676家。

4.社区服务亮点突出

启动智慧社区试点,社区服务综合体系建成并投入使用,线下加盟企业107家,涵盖家政、养老、教育等近40个门类,服务从业人员超过6000人。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工作,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个。启动8个精品社区试点建设。燕兴物业获全国家政服务100强称号,燕兴物业、久治物业被评为全省服务业龙头企业。市民中心主体建成。

5.服务业投资不断增长

2015年全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投资总额达266.53亿元,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74%。服务业投资已成为带动全区投资的重要力量。

6.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我区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明显,传统服务业稳定增长,新兴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功能日益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7.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2015年末,我区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6.99万人,占全区从业人员的71.5%。近年来,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迅猛,就业潜力不断释放,成为我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8.服务业功能区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依托区位交通、人力资源、科教文化、产业配套、人才富集等优势,初步构建了科技、商务、金融、文化等服务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服务业集聚区10个以上,服务业集聚区逐步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二节 发展机遇

1.扩大消费需求成为我国“十三五”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服务业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当前,国家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明确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迎来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市我区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进入快速升级期,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中介咨询、旅游休闲、文化演艺、数字娱乐等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为现代服务业加速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凸显,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二五”以来,我区大力实施“五区”战略,初步建立有色金属及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的“2+3”工业体系,章贡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这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赣南苏区振兴和赣州都市化加速推进,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出巨大机遇。

2012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赣南大力推进苏区振兴发展。201310月,《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经省政府审议通过,确定至2015年,赣州中心城市人口160万人,2020210万人;至203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32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10万人。随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和赣州都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区作为赣州都市区的核心主城区的战略地位更加优越,我区城镇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必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第三节 面临挑战

1.服务业总量不大,整体竞争力不强

“十二五”以来,国内发达城市均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战略重点,我区服务业虽然也得到快速发展。但与赣州这样人口大市的核心区地位还不相称。到2015年末,我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4.95亿元,在GDP中的占比达到63.47%,可见我区已经转型到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但与发达地区主城区相比,我区服务业总量规模仍然偏小,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做大做强我区服务业总量,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区的一大挑战。

2.服务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我区作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主城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但目前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楼宇经济及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大力挖掘发展潜力,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区的一大挑战。

3.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任务艰巨

我区服务业发展不足,直接表现在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目前我区还没有年主营收入超10亿元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整个产业还缺乏知名大品牌,还没有上市企业。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区的一大挑战。

4.服务业结构有待优化,辐射带动力亟需提高

传统服务业比重仍然偏大,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管理咨询、广告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集聚度不高,旅游休闲、健康养老、职业教育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体现中心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能力的服务行业发展缓慢,面向国际和全国的服务能力较弱。改善服务业结构,提升辐射带动力,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区的一大挑战。

5.服务业人才结构性短缺,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区存在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平衡、专业人才的存量与增量难以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中高端人才缺乏,实用技术型人才相对不足,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有待完善。尤其是发展高端服务业更将凸显高素质人才的不足。培养及引进高素质服务业人才,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区的一大挑战。第二章 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赣州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及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大机遇,充分发挥核心城区的优势,探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制,强化我区区域中心的城市服务功能,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高起点、高标准加快高端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把章贡区建成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大健康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十三五”时期,推动我区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

城市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互动发展。要把握我区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代特征,充分利用城市化进程中我市我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服务消费结构升级,需求扩张的机遇,按照“以产业发展引领城市发展”的要求,打造高端服务业发展载体,大力发展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区、城市商圈、文化创意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领城市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

2.坚持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把握和利用好我区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以总部(楼宇)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整合要素资源,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业态,实现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双赢,推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

3.坚持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我区比较优势,把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积极挖掘餐饮住宿、批发市场、百货零售等传统服务业中的新增长点,大力推进信息服务业、物联网、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态、新服务产品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将潜在服务需求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4.坚持与建设“幸福章贡”相结合

“幸福章贡”的建设需要生活性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把握和利用好我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有了更高要求的机遇,大力推动以文化休闲旅游业、现代商贸服务业、汽车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家庭服务业等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后对改善生活质量的新要求,有效支撑“幸福章贡”的建设。

5.坚持与建设“智慧章贡”相结合

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产品和业态,改进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融合的作用,积极提升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服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兴服务业,有效促进“智慧章贡”的建设。

第三节 发展目标

2020年,立足赣州,面向赣粤闽湘边际区域,把我区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大健康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

2020年,实现:  

——总量目标。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6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68%

——结构优化目标。大幅提升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使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体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基本形成与新型工业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水平先进、管理科学、特色鲜明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吸纳就业目标。吸纳就业能力明显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超70%

——产业发展目标。形成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创建一批省内、国内著名品牌。

——体制机制创新目标。优化发展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

主要服务产业发展目标汇总表

分类项目指标

旅游业游客量收入增加值年均增长率GDP比重

130040亿元8%以上10%

金融业年均增长率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15%以上20%

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50亿元13%以上8%

电子商务集聚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区

1003

现代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18%以上

文化体育产业收入年均增长率增加值占GDP比重

100亿元20%以上8%

汽车服务业增加值主营收入超千万元企业

20亿元5家以上

养老服务业养老床位数/千名1000床位规模以上的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床位老年护理床位居家养老服务人数

503家以上800010005万人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双软认定企业产值新型信息消费年均增长率

5020亿元22亿元25%

物联网产业年产值

30亿元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按照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城五区,一带一轴”的空间结构布局,将现代服务业布局镶嵌其中,构建以六大城乡旅游集聚区、两大金融集聚区、三大物流集聚区、三大文化集聚区和八大服务业综合集聚区的我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第一节 “一城五区、一带一轴”

1.一城五区:

——以章江新区为赣州都市圈城市服务业核心发展区:突出章江新区作为赣州都市圈核心城区地位,重点建设章江新区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主平台。将章江新区定位为辐射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的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区)、赣州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国内著名的新型生态文明示范城区。

——以河套老城区为城市服务业优化发展区:通过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以文化休闲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切入点,对河套老城区进行优化升级发展,大力改善老城区风貌,换发老城区经济活力。

——以章贡经济开发区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把章贡经济开发区建设成工业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平台。章贡经济开发区按一区三园布局,即沙河产业园、水西产业园及战略新兴产业园,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医药产业、钨和稀土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城融合。

——以水东区为服务业新兴发展城区:将水东新城建设成为赣州都市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片区、集“文化旅游、商务休闲、高尚居住”为一体的滨水生态新城。

——围绕水西、沙石、沙河为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动水西、沙河、沙石城乡统筹发展区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都市农业观光、文化休闲度假及健康养老产业,将养老产业与建设国家级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养老地产、医疗养老、养生养老、候鸟式养老等新兴养老业态,建成全国候鸟式养老的主要驿站之一。

2.一带一轴:

一带:沿峰山、章江、贡江形成一条山水生态休闲带。

建设成为山水生态文明示范展示带。以峰山森林公园、郊野生态休闲农庄系统和沿江区域绿道系统、慢行系统为依托,串联山地沿岸地带的健康休闲节点、都市景观节点和自然生态节点等,形成独具章贡特色的生态绿带,展示新型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形象,打造“美丽章贡”。

一轴:建国路——文清路——中央金脊(长征大道——赣南大道(兴国路))服务业集聚轴。

建设成为城市发展主轴、赣州高质量的现代服务产业集聚轴、赣州标志性城市形象展示轴。

第二节 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

1.六大城乡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

1)三大城区文化休闲旅游区

——“章贡古城”文化休闲旅游区

以宋城历史文化公园、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以及灶儿巷、南市街、六合铺等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赣州·宋城壹号”文化创意园为主要发展空间,建成“章贡古城”文化休闲旅游板块。其中包含宋城文化公园、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灶儿巷等现有景区以及南市街、忠节营、府皇庙背、杨判巷、贺家坪、六合铺、油滴巷、小坛前、东门井、梁屋巷等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高水平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的保护与修复,保留老城区最具价值的街巷肌理及各历史时期遗留的建筑风貌,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主题,把老城区核心部分打造成“生活体验区+旅游区+影视城+文化园”,恢复老城区经济文化活力。河套老城区重点发展面向国内外游客的古城怀旧体验深度休闲旅游,吸引游客在“章贡古城”深度体验我区民俗、饮食、起居或考察,全面了解、感受、融入章贡古城的文化、自然环境。

——“多彩水东”文化休闲旅游区

将章贡旅游集散中心文化旅游区、和谐钟塔文化旅游区、虎岗儿童新村文化旅游区、马祖岩禅宗文化旅游区、七里镇文化旅游区这五个景区连接起来,建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多彩水东”文化休闲旅游板块。新建章贡旅游集散中心文化旅游区和七里镇文化旅游区。章贡旅游集散中心集外地游客集散、酒店、餐饮、实景演出、“江南宋城”大景区入口等功能于一体;以新建的七里古窑博物馆为核心,将仙娘庙、池梦鲤祠堂等修复整理,建设成为本土文化特色浓郁的文化旅游区;将和谐钟塔文化旅游区建成赣州自驾游集散区,虎岗儿童新村文化旅游区建成中国抗日战争后方文化展示区,恢复性修建中华儿童新村,办成中国少年儿童“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育基地和亲子乐园,将马祖岩佛教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马祖禅宗文化体验区。

——“章江新城”文化休闲旅游区

以章江滨江绿地公园、中央城市生态公园、外滩娱乐城以及万象城、九方、水游城、太古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为发展空间,建设“章江新城”文化休闲旅游区。充分利用章江新区新建的一批城市综合体、章江及其滨江绿化带、中央生态公园等良好条件,积极发展新型都市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产业。面向周边区域近5000万消费者,重点开发章贡两江夜游、滨江运动、公园休闲、城市综合体消费、文化消费等都市休闲项目,打造新型都市生活体验游新热点,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都市生活体验中心。

2)三大郊野休闲度假片区

充分利用沙石、沙河、水西、水东等郊野乡村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开拓休闲旅游新兴发展空间。

——“峰景沙石”郊野休闲片区

以峰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将峰山体育公园和一批休闲度假农庄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以休闲农业、运动、果蔬采摘休闲为特色的“峰景沙石”郊野休闲片区。

——“流金沙河”郊野休闲片区

以仰坪山综合游乐区、杨仙岭休闲度假区、罗坑健康休闲旅游度假区为主打品牌,将油茶博览园、山地自行车赛道、杨仙岭生态农庄等一批休闲度假节点串联起来,形成登山夜游观城、康体养生为特色的“流金沙河”郊野休闲区。

——“醉美水西”郊野休闲片区

将通天岩、宝葫芦农庄和一批休闲度假农庄等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亲子体验、生态度假为特色的“醉美水西”郊野休闲区。

2.两大金融集聚区

1)章江新区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业集聚区CBD

2)红旗大道金融业集聚区。 

3.三大物流集聚区

1)水西港大宗物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赣州冷链物流集聚区。

3)赣州火车站物流集聚区

4、三大文化创意集聚区

加快章贡区工业厂区“退城进园”步伐,将遗留城区的赣州水泵厂、赣南制药厂、赣南纺织厂等原有工业厂区改建成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休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特色经营、错位发展。

1)“赣州·宋城壹号”文化创意区(水泵厂),功能定位为创客园、文化创意工厂。

2)影视文化创意区(赣南制药厂),功能定位为赣南文化影视生产基地;

3)赣坊1969文化创意区(赣南纺织厂)。功能定位为互联网及动漫创意基地。

5.九大综合服务业集聚区

——中央金脊服务业集聚区:以万象城、九方、万盛MALL、嘉福金融中心、水游城、中创国际、太古宝能城等为主要节点,形成辐射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的赣州市中心城区最繁华、最高端的综合服务业集聚区。

——外滩娱乐城沿江服务业集聚区:以外滩1号、赣州休闲娱乐城、嘉福尚江尊品、赣州美食城等章江南大道沿岸商业区为主要节点,形成辐射赣粤闽湘四省边际九市最繁华、最高端的娱乐休闲特色服务业集聚区。

——东门大服务业集聚区:以赣南贸易广场、嘉福国际、万象国际广场、旺达中心广场、龙都商城、iMALL梦广场购物中心、东门市场、金钻购物广场、新大地电脑城等为主要节点,形成小商品、日用品、食品批发为特色的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

——南门口及文清路服务业集聚区:包括南门口、文清路、建国路、厚德路、青年路等老商业街区,形成以品牌特色店为主的服务业集聚区。

——越秀国际时代广场服务业集聚区:以大润发超市为核心,形成以超市、餐饮、娱乐为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

——卫府里服务业集聚区:以卫府里为核心,以南京路、东北路、健康路、大公路老商业街区为主,形成日常生活商业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

——火车站前服务业集聚区:以赣州商贸城和火车站前商业网点为主要节点,形成以商品批发为主要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

——沙河服务业集聚区:以中国(赣州)华东国际商贸物流城、赣州冷链物流中心、赣州金属产业商贸物流城、红土地物流园、飞天电商产业园等为主要节点,集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软件及物联网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特色服务业集聚区。

——水西服务业聚集区:以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物流中心、中农批赣州农产品国际物流园为主要节点,形成以现代物流等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第四章建设国家级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打响章贡文化旅游品牌,以建设国家级城市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重大项目为引领,重点建设复兴之路文化科技主题园(方特)、时光赣州(七里古镇)、赣州龙川极地海洋世界、三江口文化旅游项目,打造高品质、强品牌、大流量、有号召力的旅游景点。发挥文化旅游产业驱动投资、消费的经济引领作用,集聚人气,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棚户区改造、促进现代服务业全面升级,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新台阶,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020年末,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建成国家5A级“江南宋城”大景区,成为赣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集散地,引领全市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大发展。到2020年末,全区年吸引游客量超过1300万人次,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收入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8%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0%

第一节 突出发展城市生活体验休闲旅游主题

适应国内旅游产业由观光游向深度游的转型发展趋势需求,充分利用我区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美誉、保存最完好古城、最美丽章江新区、最生态自然山水、最淳朴人文民俗、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最佳区位等的优势,打造最适宜居住城区,开发一批能吸引世界及全国不同游客的长、中、短期城市生活体验休闲旅游度假项目及产品,突出新型生活体验休闲旅游模式,打造成为新型国家级城市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河套老城区重点发展面向国内外游客的古城怀旧体验深度休闲旅游,以吸引游客在“章贡古城”深度参与体验我区民俗、饮食、起居或考察,全面融入、了解、感受章贡古城的文化、自然环境等。

充分利用我区新建的一批城市综合体、章江及其滨江绿化带、中央生态公园等的良好条件,积极发展新型都市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产业。面向本市及周边四省边际大区域近5000万消费者,重点开发章贡两江夜游、滨江运动、滨江茶座、公园休闲、城市综合体消费、外滩娱乐、影视消费、文化消费等都市休闲项目,打造新型都市生活体验游新热点,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都市生活体验中心和休闲消费中心。

充分利用沙石、沙河、水西、水东等郊野乡村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开拓休闲旅游新兴发展空间。

第二节 建设“江南宋城”大景区

打造以“江南宋城”为品牌的国家5A级大景区。“江南宋城”大景区包含“章贡古城”、“多彩水东”、“章江新城”、“峰景沙石”、“流金沙河”、“醉美水西”、“通天岩窟”等一批大景区。其中以贡江浮桥为纽带将“章贡古城”及“多彩水东”两大旅游景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全开放式“江南宋城”大景区的核心区。

——“章贡古城”景区。其中包含宋城文化公园、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灶儿巷等现有景区以及魏家大院、南市街、慈姑岭、均井巷、米汁巷、姚衙前、纸巷等老街区。以建设国家级城市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为目标,从战略高度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的保护与修复,保留老城区最具价值的街巷肌理及各历史时期遗留的建筑风貌,采用“混搭拼接”规划手法,让新建筑与旧建筑、历史与现代混搭拼接融合,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主题,把老城区核心部分打造成“生活体验区+旅游区+影视城+文化园”;拆除清理老城区一些脏乱差的建筑物,腾出有效的空间,疏散部分人口,开发休闲小广场等旅游设施;尽量采用电瓶车、自行车、步行等生态环保交通方式,减少景区内汽车流量;保留民俗原生态特色的生活场景,鼓励发展民宿系统,在保护历史街区街道机理的同时,注入文化旅游、设计创意等高端经济产业要素,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质,恢复老城区经济文化活力。

——“多彩水东”景区。包含章贡旅游集散中心文化旅游区、和谐塔文化旅游区、虎岗儿童新村文化旅游区、马祖岩禅宗文化旅游区、七里镇文化旅游区这五个景区,将五个景区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大景区。重点新建章贡旅游集散中心文化旅游区和七里镇文化旅游区;将贡江浮桥水东端水东村及虎岗村的一部分规划为新建章贡旅游集散中心文化旅游区。该区集外地游客集散、酒店、餐饮、实景演出、“章贡宋城”大景区入口等功能于一体。让游客由浮桥步行进城,增加旅游第一印象美感;以新建七里古窑博物馆为核心,将仙娘庙、池梦鲤祠堂等修复整理,建设成为章贡区本土文化特色最浓郁的文化旅游区;将和谐塔文化旅游区主要定位为赣州自驾游集散区,虎岗儿童新村文化旅游区定位为中国抗日战争后方文化展示区,恢复性修建中华儿童新村,办成中国少年儿童“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育基地和亲子乐园,马祖岩佛教文化旅游区定位为马祖禅宗文化体验区。

——“章江新城”景区。主要包含章江滨江绿地公园、中央城市生态公园、外滩娱乐城以及万象城、九方、水游城、太古城、第5大道等一批城市综合体,为新兴都市休闲旅游区。

第三节 开发具有章贡特色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重点开发宋城遗迹游、客家民俗体验游、红色文化游、堪舆文化考察游、佛教文化体验游、工业遗产专题游、城市防洪(福寿沟)专题游、中国抗日战争后方文化专题游以及巡江夜游、购物休闲、乡野农家休闲、体育运动休闲、文化娱乐休闲、郊野赏花休闲、文博鉴赏休闲等具有章贡特色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第四节 积极发展郊野休闲度假产业

面向本市周及边四省边际大区域近5000万消费者,充分利用我区核心城区和近郊生态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郊野休闲度假产业。

以峰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将峰山体育公园、花溪间生态农庄、玫瑰香葡萄采摘园、天之绿采摘园、龙胜花卉基地、坤润智慧农庄、“一亩三分地”休闲度假农庄等一批休闲度假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以休闲农业、运动、果蔬采摘休闲为特色的“峰景沙石”郊野休闲片区。

以仰坪山综合游乐区、杨仙岭休闲度假区、罗坑体育小镇为主打品牌,将江西赣州油茶博览园、赣州罗坑山地自行车赛道、杨仙岭生态农庄、章贡区花果园种植中心等一批休闲度假节点串联起来,形成登山夜游观城、康体养生为特色的“流金沙河”郊野休闲区。

以通天岩、宝葫芦农庄、龙潭石刻、永安古圩、坳头亲子主题农家乐园、天泉农庄、程辉花卉园、红旗水庄等为主要节点,将一批休闲运动场、农业采摘园、休闲度假农庄等一批休闲度假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亲子体验、生态度假为特色的“醉美水西”郊野休闲区。

在三大郊野休闲区内,加强规划引导、鼓励各种投资者推行“特色经营、错位发展、关联互补、生态共生”发展。

第五节 整合资源协同发展

保持旅游资源整体性,塑造我区“江南宋城、休闲名城”旅游品牌形象。发掘整合我区旅游资源内在联系,形成统一的城市生活体验休闲旅游主题,促进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旅游产业整体发展。同时,统一对城市生活体验休闲旅游主题的宣传和旅游产品的营销,以形成鲜明旅游主题,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强化“吃、住、行、游、购、娱”文化旅游诸要素建设,打造新型都市生活体验游新热点,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都市生活体验中心。

树立共赢理念,集合零散力量。加大我区旅游企业合作力度,实现资源、信息、利益共享和优势互补,齐心协力搞好我区旅游经济。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引导旅游企业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协调协作,避免恶性竞争。

加强基础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快景区景点建设以及交通、酒店、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资讯、安全、导游服务等,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旅游产业与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与第二产业协同发展、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第五章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章贡区经济开发区和章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区两大主平台为主要发展空间,以服务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为导向,重点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到2020年把我区建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第一节 总部(楼宇)经济

充分利用我区人口密集、区位居中、流量活跃、经济繁荣,章江新区商业楼宇供应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大有可为。到2020年,全区商业楼宇超过50幢,落户公司总部超过500家,从业人员达到10000人以上。

打造楼宇经济及总部经济集聚区。以章江新区为重点,以城市金脊为核心,打造赣州最高端的中央商务区(城市CBD),借助赣州总部经济大楼、阳明国际中心、万象城、嘉福金融中心、水游城、中创国际、太古宝能城等一大批商务楼宇,面向赣粤闽湘边际区域集聚高端服务产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依托区位、交通、信息、人才等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新区设置公司总部。依托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及稀土和钨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现代轻纺、新型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若干意见》,特别是拥有享受西部大开发“对设立在赣州市的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巨大政策优势,加快制定和完善发展总部经济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西部通道”政策,引进外地拟上市企业迁址章江新区,吸引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企业在章江新区设置公司总部。

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商务楼宇环境。优化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建筑设计、休闲购物等产业,加速腾笼换鸟。强化产业招商,打造特色楼宇。加强税源管控,稳固楼宇产能。加快建设“智慧楼宇”,构建章江新区楼宇信息化智慧平台。

第二节 现代金融产业

以章江新区CBD为发展平台,把金融产业作为我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大力推动发展。到2020年末,章江新区金融商务区基本形成,成为赣粤闽湘边际区域金融中心的管理中心及总部基地。十三五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0%。  

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区。把金融产业定位为章江新区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在章江新区设立机构总部、地区总部、业务总部、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支持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置面向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的各类投资性分支机构。加强与毗邻四省边际区域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建立赣闽粤湘四省边际区域金融资源共享机制。引导和支持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加工贸易、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等各类大型企业在章江新区设立财务中心、结算中心。重点将章江新区建设成以银行、保险、财富管理为重点,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投资为特色的、覆盖四省边际区域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积极争取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及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整合、扩大地方性金融企业规模,探索成立本土化金融控股公司,推动优质金融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和发展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工作。大力发展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财富管理、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代理、经纪等金融服务中介机构,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多样化金融服务体系和全方位的金融发展格局。

做大做强金融机构。争取建立“章贡银行”。支持有条件的法人机构快速发展壮大,打造优质地方金融机构品牌。着力推动综合性金融控股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优化资产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地方“金融航母”。支持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加强网点建设,逐步实现基层网点全覆盖,开发和推广适合“三农”的金融产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农村金融机构。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创新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上市融资,加快国有融资担保公司整合重组。到2020年,“章贡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地方金融资产规模跃上100亿元台阶,成为全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鼓励发展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态。

大力发展信贷市场。完善财政资金存放、金融机构奖励等正向激励手段,大力发展信贷市场,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融资主渠道作用。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推进成长性、成熟性企业在深、沪交易所挂牌上市,引导和培育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债务融资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次级债券、混合资本债券、金融债券等方式补充资金本、扩大资金来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规范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用好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资本参与基金组建。到2020年,境内外挂牌上市企业数量达8家以上。

发展保险市场。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逐步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建立完善农险经营机构、财政、再保险共同参与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动科技保险发展,加大保险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工程保险,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风险保障,引导保险资金投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到2020年,新增保险机构7家,全区实现保费总收入20亿元,年均增长20%,保险业的经济补偿、社会管理和资金融通三大功能显著提高。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推进面向企业和个人信用的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将金融信用网络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推动金融信用信息与基础信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坚持“引进、培育、激励”并重,构建一批复合型、专家型金融人才队伍,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打击恶意逃避银行债务行为,为金融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预警和监测,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第三节 现代物流业

基本建成与我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建成赣州市物流中心城区、区域性物流基地和物流枢纽城区。到2020年,全区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重点培育和吸引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物流企业,培育5家业务辐射赣粤闽湘边际区域、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力争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区重要产业。

优化物流业布局。充分利用章贡经开区、水西港综合码头、沙河金属物流园等平台优势,规划和建设一批物流基地,提升我区物流业的核心集聚功能。加快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信息化进程,推动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

推动重点领域物流业发展。重点发展工业物流、保税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以及农产品物流,积极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逐步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推进工业物流服务外包,构建一体化运作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

围绕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建设,着力推进现代商贸配送物流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服务业与物流业对接,发展专业化、网络化、全流程的物流服务,构建城市共同配送物流体系。

加强涉农物流通道、物流节点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和降低中间费用。积极培育粮食、水产品、医药、冷链等专业物流,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强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整合重组,通过扩大经营、延伸服务领域、与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等方式向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物流企业开展技术、模式和服务创新,形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先进经营理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规划和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基地。重点打造赣州农产品国际物流园、中国(赣州)华东国际商贸物流城、赣州金属产业商贸物流城、赣州冷链物流中心、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

第四节 电子商务

借助赣州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契机,加快我区电商产业大发展,通过互联网融合产品、设备、平台和服务,促进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为赣州商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奠定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区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20%。到2020年末,集聚电子商务企业100家。形成电子商务集聚区3个以上。

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扶持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一企一策”等形式,引进国内电子商务产业巨头和世界500强电子商务企业。

拓展电子商务发展平台。通过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及本地区域特色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以钨和稀土有色金属产业、家具产业、赣南脐橙等特色产品、“智慧章贡”工程等为重点,推动“电视+网络+手机”三网全覆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支持引入经营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应用成熟、服务配套完善、成长潜力较大,面向多行业或多个细分行业的企业或个人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企业间跨境电子商务。借助章江新区CBD区建设,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发展企业对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出口。

支持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加快推动移动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加快推动公共服务移动电商发展,加快推进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发展。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加强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加强信用建设和网络安全。

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智能信息产品、培育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云平台、拓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电商孵化平台、引导信息消费体验、宽带提速普及等领域,大力实施电子商务重点工程。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楼宇)建设工程,实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一批电子商务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巨亿赣南电商城、赣州飞天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电商产业园等重点电子商务项目建设。

第五节 科技服务业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形成产业要素集聚、市场主体活跃、产业布局合理、带动效应显著的科技服务体系。到2020年,建成优势产业公共研发设计平台2个,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0个,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家,产学研合作实体20个,建成研发服务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2家,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4个,基本建成在全省领先的科技服务业基地。

完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围绕2+3”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即有色金属及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服务为支撑,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构建支撑新兴企业产品开发、工业设计、实验认证的开放式、市场化的公共设计服务机构,探索构建专业化设计服务与先进制造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新机制,推动研发设计服务领域的延伸和服务模式的升级。依托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江西有色冶金研究院等科研院校,打造科技中介基地,培育机制模式新、生存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科技服务机构,构建专业化服务平台。培育独立的第三方设计服务机构和一批专业化设计服务企业,提高研发设计服务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能力。加速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与技术咨询等方式,全面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支持研发设计服务体系、集聚区、重点项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成立服务业战略联盟,引导研发设计、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吸引跨国公司在章贡区设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或与本地企业、科研院所、大学共同成立研发机构。鼓励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开展本土化的技术创新活动,加强同我区经济和科技活动的联系,发挥人才和技术溢出效应。

以企业为主体创立研发机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加强研发管理,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转制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研发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研发体系。促进高校院所服务市场化,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进一步建立和培育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以研究院为载体加速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增强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市场化服务能力。

加快研发设计成果的技术转移。提升技术转移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支持服务机构和企业探索新型技术转移合作模式。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特色化功能和增值服务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技术成果试熟化服务。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创建赣州技术产权交易所。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活跃技术市场。提高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经营能力,加强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和技术合同网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定价服务、技术产权交易信息服务能力。支持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开展专利检索、交易、培训等服务。积极发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加强同国际科技组织和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加快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高端科技服务业发展,强化研发、转化、交易、服务功能。

第六节 商务服务业

以健全商务服务业门类、提高商务服务机构社会公信力为重点,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商务服务机构。到2020年,全区商务服务业市场主体力争达到300家,培育和引进国内外著名商务服务机构10家以上。全区商务服务业门类拓展到50个以上,从业人员约1万人,建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诚信规范、集聚和辐射效应充分显现的商务服务业高地。重点发展咨询服务、会计与评估服务、法律服务、勘察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广告服务、经纪服务等商务服务业。

——咨询服务。推进行政审批和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培育咨询市场需求。成立行业协会,规范市场行为,形成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加快信息公开,促进咨询信息资源共享。强化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促进各类咨询机构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咨询服务体系。

——会计与评估服务。引导和督促会计师事务所和评估机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立场。打破行政壁垒、行业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公平竞争,全面提升行业诚信度和社会公信力,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会计、评估服务体系。

——法律服务。加快建设一批多专业协同、多层次分工、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知名度、能够从事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既懂法律又熟悉金融、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公证人才,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探索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模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公证工作与司法审判、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相衔接的法制建设。

——勘察设计服务。加大对勘察设计企业在科技投入、成果转化、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采取重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综合甲级、行业甲级的勘察设计龙头企业。抢抓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机遇,积极引进一批“省字号”的勘察设计服务机构入驻我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内外市场竞争,支持我区勘察设计企业“建大院、出大师、创精品”。

——知识产权服务。加强专利、商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注册、登记等代理服务,加强我区专利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效率。开展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分析、交易、转化、质押、投融资、运营、托管等商用化服务。建立合理开放的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准入制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评价体系,完善行业信用评价、诚信公示和失信惩戒等机制。

——人力资源服务。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设赣粤闽湘边际区域人才高地建设,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人力资源市场领域的管办分离。加快专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社会化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建立赣粤闽湘边际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资格互认机制,加强区域人才合作和行业交流。依托新技术,采用新模式,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在赣粤闽湘边际区域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达到50家,年营业收入过百万元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0家,形成种类齐全、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体系。

——广告服务。提升广告企业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先进技术、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大型广告企业。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广告企业进行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促进广告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产业水平的整体提升。不断丰富广告产业链,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密衔接的广告产业集群和专业园区。

——经纪服务。大力培育和引进现代经纪中介机构,不断强化执业监管,提升经纪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逐步在我区形成一支熟悉业务、了解市场、善于营销的新型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经纪人在发展经济、促进流通、繁荣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六章 大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围绕提高我市及赣粤闽湘边际区域人民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快我区生活性服务产业升级,从传统的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向满足现代人民更高的物质与精神双需求转变。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文化体育服务业、家庭服务业、房地产业、医疗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汽车服务业等现代生活性服务业。到2020年,将我区建成为赣粤闽湘边际区域生活性服务消费中心。

第一节 现代商贸服务业

实施商贸提升工程,培育商贸中心区,加快推进商贸综合体建设,形成一批整体规模较大,知名品牌集聚、配套服务齐全的综合性商业中心。“十三五”期间,我区现代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8%以上。

加快我区商贸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货与电子交易、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施市场体系完善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面向全国乃至国际的具有信息发布、物流集散、批发交易、价格发布、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等综合功能的新型市场集群,形成以区域辐射型市场为龙头,特色专业型市场为补充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将南门口及文清路、卫府里、东门等传统商圈升级改造,由传统单一卖场型转向商贸、商务、文化、旅游、餐饮等业态复合化、联动式发展;从“要素驱动”的外延式发展转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从实体零售模式转向实体与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模式。促进商业要素、结构、流程达到和谐平衡,实现各种业态相互匹配,进而塑造新的商业生态系统。  

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商业大企业大集团。加强政策引导,以产权和资本为手段,加快我区商业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步伐,力争培育3-5家大型商贸集团进入全省企业50强。强化商业招商引资,瞄准世界500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高端连锁品牌,提升我区商贸流通业的规模、档次和功能。扶持鼓励以整合营销赣南优质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商业贸易集团壮大发展,打响赣南产品品牌,扩宽国内外市场,带动全市经济大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农贸市场和新城区农贸市场建设,重点建设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赣州农产品流通(加工)体系建设项目,加快推进老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逐步构筑功能完善、高效畅通的城乡双向流通网络。加快构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乡镇商贸中心、配送中心和直营连锁店。以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等为契机,通过改造和新建一批新型专业批发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创新交易方式,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十三五期间,培育5-8家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不断提升全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实现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大力发展连锁社区超市、社区菜场、社区食堂,便民居民生活。

第二节 文化体育产业

将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末,文化体育旅游大产业成为我区新兴增长点,全区文化体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文化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达到2000家。十三五期间,文化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抓好文化创意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章贡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布局,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章江新区重点发展休闲娱乐、表演艺术、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广告装潢、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在河套老城区,充分利用旧城改造,着力打造“赣州·宋城壹号”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影视制作、新闻出版、视觉艺术、雕塑艺术、环境艺术、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等产业;在水西沙石沙河城乡统筹区,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农业、特色农业、休闲产业、生态保护等融合发展。

重点推进章贡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区等文化产业载体建设,鼓励驻区高校周边大力发展校园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鼓励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园。壮大产业体量,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结合“章贡宋城”和“多彩水东”两大文化旅游区建设,大力发展实景歌舞演出、民俗表演、地方戏剧、社区文艺演出等演艺产业;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影视企业、影视领域投资机构等各类主体,在我区建立影视产业基地,延伸影视产业链,推动广播影视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引进和培育,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媒体创意、生活创意等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加快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创意的产品转化率;建设e文化创意区(赣南纺织厂),大力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积极引导国内外动漫企业与本地企业、电视芯片厂商合作,共同开发和运营在线、离线视频游戏。提升动漫渲染等共性技术,加强动漫企业技术装备支撑。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建设;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优化审批流程,努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大力发展具有章贡特色的体育产业,培育体育健康服务产业。以公共体育设施、健身俱乐部、楼盘健康会所、户外运动基地等为载体,推进我区体育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化发展,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鼓励支持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休闲体育、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重点发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车、登山、户外运动等深受我区群众欢迎的体育运动服务项目。建设和完善罗坑自行车赛场、章贡游泳馆、五龙桂园体育馆等一批体育基础设施和场馆,吸引一批自行车、篮球、乒乓球、越野车、攀岩等国际性及全国性重大赛事落户我区。

第三节 家庭服务业

坚持“便民、利民、惠民”,重点发展社区菜店、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务等重点业态和便民服务,着力形成商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备、服务质量优良的社区商业和家庭服务业体系。

完善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开展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在社区重点配置社区菜店、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务等业态和中介、修理等便民服务,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开展物流配送、订购、商务服务、刷卡支付和代收代缴等综合服务,满足居民便捷、安全、实惠的消费需求。

改善居民买菜条件。结合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实施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工程,开展争创示范菜市场工作,逐步提升标准化菜市场的档次和管理水平。通过政府投资、产权回购、租赁等形式建设公益性直销菜市场,积极推进便民惠民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在人口相对较多、居民买菜不便的城市新区开设社区蔬菜直销店。

提升家政服务水平。拓展完善家政服务网络,推进家政服务进社区工作,加快社区家政服务网点建设。搭建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区推广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加快制定家庭服务业标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推进大众化餐饮体系建设。以早餐工程为基础,推进主食产业化、团体膳食、社区厨房、专业化营养配餐等建设。加强纵向与横向的餐饮协作,鼓励集中建设原辅料基地、主食加工基地、大众餐饮市场,推进大众餐饮集约化生产和节约型消费。大力推广现代管理模式,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网络营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增强主食加工基地研发、生产、检验和配送功能,丰富配送品种,创新配送模式,扩大配送范围。

第四节 医疗健康服务业

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康复疗养和全民健康管理,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到2020年,完成市立医院升级改造,达到三级甲等医院要求。依托章贡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在我区所有医疗卫生资源,完成医疗、预防、保健等健康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实现卫生资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和数量日趋合理,基本建成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所有困难人群。区财政逐步提高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

支持赣州市立医院、赣州市章贡区妇幼保健院等各级医院大力发展,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构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快中医药医疗保健产业,推动医药二三产业联动打造。重点建设中国赣州(青峰)药谷。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在各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急救分站,使医疗急救网络覆盖到每个乡镇。加快建设章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合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和医疗急救等公共卫生资源,全面提升我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强化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到2020年,全区100%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管理水平达到省级标准,全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省级以上规范要求,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服务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年达标率达100%

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加快健康体检、美容医疗、康复产业、养生保健产业发展,鼓励民间中医医馆、民营诊所等合法经营。

第五节 养老服务业

坚持保障基本,注重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壮大养老服务产业,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具有我区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2020年,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50张,所有城市社区拥有符合标准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1000床位规模以上的养老机构达到3家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5万人,养老机构床位达到8000张,老年护理床位达到1000张。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养老服务知名品牌。

将养老产业与打造国家级城市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深度融合发展,将吸引国内外老年人来我区深度生活体验休闲旅游作为主攻方向,在水东、沙河、沙石、水西规划一批养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机构养老、候鸟式养老、医疗养老、生态养身养老、文化养老、高山养老、地产养老等业态。

统筹建立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大力推进PPP模式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完成72个社区养老站建设。

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广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社区为纽带、企业和机构为主体、项目化运作为载体的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委托运营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或运营老年人供养、社区照料、老年食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为老服务项目。结合“宽带城市、智慧章贡”建设,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支持企业和养老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

加强养老机构建设。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为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鼓励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它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力度,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实行市场自主定价。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示范性作用,重点为“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人员、低收入老人、失能失智老人和孤老优抚对象提供养老服务。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组改制。重点建设章贡区社区养老PPP项目、翡翠谷老年公寓、怡和老年公寓等。

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支持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建设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鼓励整合利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党建活动室、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单位等公共资源,增加为老服务功能,为农村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农村敬老院服务功能,建设成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支持农村敬老院向社会开放。建立城市支持农村的养老服务协作机制,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护理院和医疗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鼓励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医疗机构开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养老机构,享受与民办养老机构同等优惠政策。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完善医保报销制度,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老年人购买健康、长期护理、医疗伤害等人身保险产品。

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优先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服务。支持企业开发生产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具和服务产品,引导商业服务设施设立老年用品专柜,引导和规范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开发老年人理财、租赁、保险等产品。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中小企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建设养老服务业生产(服务)基地。鼓励建设功能突出、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休闲养生、特色医疗、科技服务养老基地。

第六节 汽车服务业

以赣州汽车小镇为主要集聚区,大力发展汽车销售、汽车养护、汽车装饰美容、汽车改装维修,汽车电子、汽车租赁、汽车回收、汽车信贷、汽车保险、汽车俱乐部等业态。到2020年末,汽车服务业主营收入超千万元企业达到5家以上,汽车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0亿元。

第七章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

加快服务业现代化步伐,依托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发挥人才密集优势,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物联网、服务外包业及其他新兴服务业。十三五期间,新兴服务业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

第一节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

通过扶持重点领域、培育骨干企业等途径,不断丰富和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到2020年,拥有3-5家具有较强带动性和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建成特色明显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成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区。到2020年,双软认定企业数量超过50家,拥有1-2家年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20  亿元。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软件产业孵化园集聚30家以上企业。

加快章贡区软件产业孵化园建设。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区建设为契机,加大对章贡区软件产业孵化园的扶持力度,促使政策、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孵化园汇聚,推动该区软件产业集聚发展。将章贡区软件产业孵化园建成集大数据、云服务、电子商务、电子认证、物联网服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工业智能控制等专业领域的软件开发、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软件孵化基地,以吸引更多的信息化人才落户赣州,达到“筑巢引凤”、形成产业集群的目标。

积极扶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赣州科睿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赣州红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赣州忆源多媒体有限公司、赣州腾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赣州网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重点发展工业智能控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公共安全、教育、卫生、金融等专业领域的应用软件开发。

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大力发展涵盖信息传输、数据内容和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业。以章贡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引导国内外企业在我区共同研发原创数字内容产品、动漫游戏、4G网络游戏,培育网络游戏产业新的经营模式和服务业态,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发行运营平台。

推进行业应用。充分发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生产领域的带动作用,在工业智能控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等行业形成领先的服务产品。有效发挥移动互联网对生活领域的提升作用,深化面向旅游、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等应用,重点发展移动支付、移动娱乐、移动阅读、移动资讯、移动搜索、移动位置等服务。推动移动互联网在教育、交通、公共安全、电子政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提升移动教育、移动办公等应用水平。

第二节 物联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逐步实现物联网产业集聚发展、协同发展。到2020年,在物联网示范应用、核心产业、关键技术、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将我区打造成赣粤闽湘边际区域一流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区,初步形成年产值15亿元的物联网产业群。物联网产业年产值超30亿元。物联网技术融入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将我区打造成产业化应用好、专业化能力强、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经济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推动物联网广泛应用。面向重点领域,先期在工业、农业、物流、电力、交通、环保、水利、医疗、安保、家居、园区等领域,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物联网的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环境,培育完整的市场应用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建设国家和省的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在示范先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应用推广。建设工业、农业、物流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工程。以提升工业和农业生产运行效率、改善管理精细程度为目的,依托赣州科睿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忆源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赣州红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动物联网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创新。重点在工业生产流程监测与农业精细化管理、仓储物流管理等领域开展示范,并逐步向采购、生产、管理、仓储、物流和销售等环节扩展,加快建设工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水利等物联网示范工程。依托赣州腾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赣州网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围绕电网智能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环境监测保护、水情水文水质监测等方面,大力建设电力、交通、环保和水利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智慧医疗、公共安全、智能家居等物联网示范工程。依托赣州科睿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忆源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赣州红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赣州腾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赣州网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物联网及“三网融合”应用为突破口,积极建设医疗、安保、家居和园区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重点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传感网络节点(传感器)。依托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在通信芯片上的技术优势,通过新材料、新原理、新结构的研发,以低功耗、小型化、高性能为目标,推进芯片系统设计、生产、封装和测试技术进步,积极开发具有我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传感器、网络架构和信息处理系统。针对我区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能农业等成熟的行业应用领域,重点发展相应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基础性软件。针对多网融合等需求,加大应用管理、服务软件、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力度,大力推动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建立物联网系统安全与认证体系。重点研究对应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措施与标准,规范整合我区已有的传感节点、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使用密码、电子密钥、中间件安全架构等安全措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第三节 服务外包产业

抢抓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机遇,坚持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相结合,主体培育与产业集聚相结合,按照“产城一体化、产业特色化、区域差异化”的原则,促进服务外包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把我区建设成为赣粤闽湘边际区域领先的服务外包中心城区。到2020年,全区服务外包企业超过15家,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以上,签约合同金额达到10亿美元。

积极开拓外包服务产业。着力开拓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软件与研发设计、金融后台服务、呼叫中心、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高附加值外包服务。积极推进国际研发服务外包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一批知识价值高、市场前景广、产业带动明显的服务外包特色领域。大力发展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加快发展与制造业联动的研发设计、采购与营销、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积极拓展离岸外包业务,紧盯欧美、日韩、港台等主要经济体国家(地区)发包市场,拓展以工程设计、工业设计为主的新兴市场,强化国际服务外包接包能力,形成在岸、离岸外包并举的发展格局。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服务外包招商与制造业招商同步推进,及时跟踪掌握国外服务发包商的动态,充分利用全区现有各种招商服务平台,组建专业招商团队,以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家为重点,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在我区设立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共享中心等,着力引进一批龙头服务外包企业。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服务外包园区布局,打造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服务外包集聚区。完善园区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增强园区聚集力,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积极与国内外先进服务外包园区开展合作,共同建设运营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加快“章贡区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和配置聚集区的公共技术服务资源,提供共性技术支撑、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服务等公共服务,促进产业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鼓励主城区利用楼宇发展服务外包。

第四节 其他服务业

大力推动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大数据、云服务、电子认证、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发展。

大力促进交通运输、租赁、采购分销、网上展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大力促进商业零售、酒店餐饮、社区服务、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升级发展。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各领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协调推进机构,落实配套政策,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

2。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协会建设,逐步建立较为齐全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体系。

3。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指标、统计体系和统计分析制度,研究制定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考核奖惩办法。把规划任务和目标落实到年度计划中,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跟踪推进。

第二节 政策扶持

1.加大投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全区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资金,不断扩大资金规模,调整优化投入方式,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改进政府参与方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现代服务业领域。设立“章贡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基金”,建立随财力适度增加机制。

2.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金融、物流、商贸、文化、旅游、会展与商务等服务领域利用外资的步伐,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紧抓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等大型服务业外资项目,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和营销中心、区域性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鼓励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支持本土服务企业在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3.争取国家、省对我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大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各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专项扶持政策,在规划用地、用水用电、财税支持等方面支持服务业快速发展。适当放宽注册资本、企业冠名、经营场所、股权投入等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服务业创新发展。

第三节 项目带动

1.注重规划生成项目。编制和实施好现代服务业各产业专项规划,通过规划推动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

2.建立项目储备机制。完善现代服务业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加快储备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3.培育壮大项目主体。突破所有制、领域、行业的界限,整合资源,以名牌、名店和上市公司为龙头,通过合资、联合、并购等方式,实行连锁和集团化经营,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项目载体。

第四节 要素保障

1.用地保障。加强现代服务业用地的规划、储备和供应工作,适度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控制范围和预留空间。提高现代服务业规划用地权重和标准,在安排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计划时实行适度倾斜。城区的工业企业迁出后,退出的土地原则上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不得改作他用。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资源兴办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2.水、气、电保障。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企业的用水、用气价格比照工业企业价格标准执行,逐步缩小商业照明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价格差别。

3.人才保障。形成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保障机制,建立高端服务人力资源储备库,吸引和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企业家,大力建设全省重要的高端服务业人才交流中心和集聚中心。

第五节 优化环境

1.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现代服务业项目审批环节,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后监管。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业信息发布制度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等保护力度,依法打击侵权、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2.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各行业管理系统,加快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企业、个人信用管理办法,逐步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促进全市社会信用管理规范化。加大诚实守信宣传力度,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