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沙河镇人大始终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装在心上,用心用情服务“三农”发展,努力做乡村振兴“带头创业人”、农民致富“贴心人”。
流坑村是典型的赣南山区村,地少山多,适合耕种农作经济植物的品种少、规模小、产量低,难以形成竞争优势,村民们主要家庭收入来源,仍然是靠外出打工维系生活。但这也是压在区、镇人大代表心中的一块石头。
2023年4月,沙河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们学习《乡村振兴法》,并赴区内农村产业发展较好的村进行实践参观。学习参观中,沙河镇流坑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林欢欢了解到,种植松茸菇可以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种植,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还能为农户增加收入,她认为这可能是一条可以促进农民收益的不错路子。
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一刻也不能耽搁,说干就干,一刻也不缓!于是,在工作之余,她不停地向有关种植能手了解松茸菇的种植适宜条件、生长环境、菌种来源等相关情况。在2023年10月,她开始带领其它人大代表、村干部率先在村里种起了松茸菇。
在种植期间,人大代表们发现理论和实际还是有点差距。松茸菇种植难点是温度及湿度的管理,管理不到位容易产生菇长不出来或长残等问题。流坑村首次尝试种植松茸菇,温湿度管理经验较为欠缺。为此,专门在两处6亩“试验地”采取了室内大棚及户外田间地头两处种植地同步进行种植的办法。产业要发展,技术和人才是关键。为了解决流坑村种植技术匮乏问题,镇人大还专门成立了由领导中的人大代表牵头,各级人大代表、村干部、选民等组成的专班,多次邀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专业人员到村指导其种植技术,在流坑村设立由“人大代表+农户+技术骨干”所组成的“技术指导组”,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收集意见、实地学习、入户答疑,主动讲解种植技术,传授种植经验,送技术上门,并邀请村民定期对两处松茸菇种植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及跟踪对比分析。在流坑村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活动中,人大代表与选民交流最多的就是“找问题、找成因、找办法”等“关键词”,这也让流坑村松茸菇种植有了初步成效。
“虽然今年的收益没有太好,但至少我们找到了种植的方式方法,在试错中提高,我相信,明年我们村松茸菇收益一定会有新突破,到时我村还可以将种植松茸菇的成功经验向其他乡村推广。”沙河镇流坑村村书记韩绍龙表示。
沙河镇流坑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代表引领示范作用,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松茸新品种,带头尝试种植,推进村中产业振兴,发展多样化乡村产业,让“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大胆试错为发展”蔚然成风,从而带动群众就业、农户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