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赣州

来源:区文广新旅局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1-22 14:56:00 字号:


一、名城概况

赣州是江西省十分有名的集绿色、古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西省南部,在赣江上游。所辖区域略似长方形,东南至西北长约37公里,东北至西南宽约19公里,市区总面积约479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区,东南部、西北部地势较高,中部较低,市区处于小盆地。赣江因由章、贡二水合流而得名,自南向北贯穿江西全境,注入鄱阳湖,而后入长江。

赣州城市环境优美,城廓临水而壮观,颇具南国江城景色。市区名胜古迹较多,尤以古城墙、八境台、蒋经国先生故居著称。其中的宋代城墙,是我国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北宋砖墙之一,因而赣州又被人称为“宋城”。不少著名专家学者来此考察后,都把赣州形象地称为“宋城博物馆”。1993年,赣州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也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浓厚。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南主政过。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

二、历史沿革

赣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代就有“赣巨人”的活动。近年来,境内多处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赣南先后为楚地、吴地、越地、楚地。秦时,赣南属九江郡。

1949年8月赣南各县先后解放。8月14日,赣县解放,赣州镇设为市,先解放的县(市)属赣州分区管辖。9月中旬设立瑞金分区。赣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州市,辖赣县、赣州市、南康、上犹、崇义、大庾、信丰、龙南、定南、虔南、安远等11县市。瑞金分区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辖宁都、雩都、兴国、瑞金、会昌、广昌、石城、寻邬等8县。

1949年9月,设赣西南行政区(治所在赣州市),赣州分区、瑞金分区隶属之。1949年11月23日,赣州分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区。1950年,瑞金专区更名为宁都专区。1951年6月17日撤销赣西南行政区。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专区,宁都专区。

1952年8月29日,宁都专区并入赣州专区(此时,广昌县划入抚州专区;1954年7月又划入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专员公署驻赣州市。1954年6月,撤销赣州专区成立赣南行政区;1964年5月15日撤销赣南行政区,成立赣州专区;1978年7月5日改设为赣州地区行政区。

1998年12月24日,赣州被国务院批准撤销赣州地区,设立地级赣州市。1999年7月1日,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

2013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赣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同意将原南康市的潭东镇、潭口镇划归赣州市章贡区管辖。

2014年2月25日,赣州市南康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6年12月28日,赣州市赣县区正式挂牌成立。2016年末,赣州市辖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3个市辖区(其中市辖区下辖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蓉江新区),以及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石城、寻乌14个县,代管瑞金1个县级市,共18个县级行政区。

三、赣州文化文物资源及价值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86万,是江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一百年的红色文化、五百年的阳明文化、一千年的宋城文化、两千年的客家文化,形成了“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四大文化旅游名片。

赣州是红色故都,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奠基,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浴血坚持。

赣州是客家摇篮,是客家先民南迁中原的第一站,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现今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古罗马”。

赣州是江南宋城,保存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泽惠古今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以及八境台、郁孤台等众多历史古迹,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赣州是阳明圣地,是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理论形成地和重要实践地,至今依然保存着和王阳明息息相关的太平桥、通天岩、濂溪书院、平茶寮碑,以及刊印于明朝正德年间的《传习录》等诸多宝贵历史文化遗存。

赣州是文物资源大市,数量多、等级高、类型全。全市现已查明各类文物资源6262处,已公布文物保护单位98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5处。

截至2023年底,赣州市拥有博物馆、纪念馆26座(国有博物馆21个,非国有博物馆5个,其中一级博物馆2个,二级博物馆3个,三级博物馆1个),可移动珍贵文物8000余件(套)。

四、赣州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1.宋城赣州

赣州城,是赣南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赣州城位于江西的南部,赣江的上游,章贡两江就在赣州城下汇合为赣江。

赣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赣州城设置于西汉高祖六年,是江西省设立最早的城市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汉唐时期,赣州城一直是一座扼守在岭北的军事重镇,唐末以降,随着大庾岭道的开通以及客家人向闽西的移民,赣州城变成了中国东南地区长江、珠江和闽江三大流域的交通枢纽,赣州城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商贸重镇。宋代的赣州城,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城市设施完善,俨然一座大都会。时至今日,赣州城依然保存着宋代城市的基本格局,以及众多的宋代文物古迹,成为江西省保存地面文物最为丰富的城市,被专家学者称誉为是一座宋城博物馆。

赣州城保存的宋代文物古迹,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文化内涵丰富,文物价值极高,其中不乏我国宋代文物的精品和孤品。

2.赣州城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老城区沿章江和贡江的岸边,全长3664米。赣州古城设置于西汉初年,于东晋时将城址确立在章贡二水之间,构筑的是土城。北宋嘉祐年间,开始用砖石构筑城墙,经历代修葺,保留至今,成为我国唯一的宋代砖城。赣州古城墙原来全长为6900余米,现保留下来的是城墙的西段、北段和东段。赣州古城墙是南方地区古代城墙的代表作,内外两侧和顶面均用城砖包砌、以警铺取代马面、城门构有瓮城。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军事防御功能,同时还具有抵御洪水侵袭的防洪功能,至今仍在发挥其防洪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赣州古城墙上,还保留有大量的铭文城砖,年代上起北宋熙宁二年,下迄1915年,内容有纪事、纪年、记名及烧造地点、窑户标记等等。据调查统计,共有520多种,数量达数万块之多。赣州古城墙屹立于章贡两江的岸边,它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景观,同时它也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古城旅游观光游步道,它将赣州城的主要景点有机串联起来。登临赣州古城墙,不仅能近观江景、远眺山色,一路走来,还可游览郁孤台、蒋经国先生旧居、北门、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八境台、涌金门、建春门浮桥、灶儿巷、文庙等文物景点。

3.赣州文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老城区东南的厚德路,此地是宋代以来,赣州城的宗教文化区。文庙的东侧是慈云寺、西侧是武庙,文庙的南面是光孝寺、廉泉和夜话亭。文庙的所在地在唐代是道教宫观紫极宫,宋代改为大中祥符宫,北宋庆历年以后,辟建县学,俗称文庙,明代曾再次恢复大中祥符宫,至清代乾隆年间,再将县学迁回此地。文庙现存的建筑群系清代乾隆四十二年重建,它是江西省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学旧址。文庙的礼制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沿轴线依次分布着万仞宫墙、广场、棂星门、泮池、仪门、官厅、大成门、厢房、大成殿、崇圣祠、节孝祠及轴线东侧的尊经阁和藏经楼。文庙建筑群受岭南建筑风格的影响较大,山墙起伏变化,多采用曲线。大成殿是建筑组群的精华,建筑形式采用重檐歇山顶,覆以黄绿相间的高温彩瓷琉璃瓦,成为全国古建筑中的孤例。文庙大成殿内塑有孔子像,以及孔伋、孟子、曾参、颜回四配之像,两侧还塑有十二哲人像,以供游人瞻仰祭拜,大成殿东侧的钟楼内还置放有明朝永乐年间,由大中祥符宫进京的道教国师刘渊然捐赠的大铜钟一口。

4.慈云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舍利塔。位于文庙的东侧,系慈云寺附属建筑。慈云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它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塔,其结构特点是穿腹绕平座而上。舍利塔的塔身为青砖构筑,平面为正六边形,立面为九级,各层之间用砖叠涩出檐,外立面采用砖雕成梁柱和斗拱进行装饰,塔顶部安装有宝珠状塔刹,塔高达49米。舍利塔上,保存有“天圣元年”、“舍利塔砖僧”、“天圣二年女弟子陶氏一娘舍钱二十吊”等铭文塔砖,它是江西省有确切纪年可考的一座珍贵宋塔。舍利塔的塔身外面建有木构的飞檐回廊,而且底部的大回廊为重檐结构,勾绘出了塔身的优美轮廓线,这在江南的宋塔中独树一帜。2004年,在对舍利塔进行维修的过程中,于第四层的暗龛中,出土了一批宋代的佛像和珍贵的宋代纸本经卷和绢本彩画。舍利塔与文庙相毗邻,自古以来,就是赣州城的重要人文景观,在清代,被誉为“雁塔文峰”,成为赣州八景之一。

5.通天岩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章贡区水西镇通天岩村狮形下,离城区12公里,这里岩深谷邃,树木参天,丹崖绝壁,石窟玲珑,是一处发育较好的丹霞地貌景区,从唐代末年开始,这里便开创为石窟寺,大量的古代摩崖造像和题刻均集中在景区东部的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五处洞穴的洞窟与峭壁上,共计摩崖造像358尊,摩崖题刻128品,是江南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

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造像一共可分为四组:第一,唐代末年的通天岩与翠微岩相交接处开凿的8尊菩萨造像,开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其中观音菩萨保存最完好,历史和艺术价值最高。第二,北宋中期在通天岩山岩上部开凿的五百罗汉拱卫毗卢遮那佛组群造像,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第三,北宋后期以明鉴和尚为主施造的单龛十八罗汉像,沿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一线分布,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第四,南宋初年,赣州城内居民朱氏在翠微岩施造的弥勒佛等造像,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终曲。

通天岩石窟的题刻,900余年未曾间断。通天岩摩崖题刻文体形式多样,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

6.八境台

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老城区东北隅的古城墙上,发源于南岭山脉的章江与发源于武夷山脉的贡江,就在台下汇合为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遗,犹如身临其境,故取名八境台。八境台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此台建成时,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赣州八境图》,并请苏东坡按图题诗八首。绍圣元年,苏东坡被贬岭南路过赣州时曾登临八境台,在遍览赣州的旖旎风光之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遂补作后续一篇。宋代孔宗瀚和苏东坡所见到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了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到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八境台建成后,历代均有修葺,1984年重建时,改建为高28米的三层仿宋代建筑,游人登上凭江而立的八境台,赣州城外的山水田园之美,赣州城内的亭台楼阁之秀,皆可尽收眼底。

7.郁孤台

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老城区内西北部的贺兰山山巅,取其地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名郁孤台。郁孤台始建于唐代,历代登临郁孤台的名人有,李渤、苏东坡、岳飞、文天祥、王阳明等。南宋淳熙年间,著名词人辛弃疾任职于赣州,曾留有名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郁孤台从此名扬海内。郁孤台景区依山辟建有郁孤台公园,园内有辛弃疾的塑像,供游人凭吊。郁孤台是赣州市老城区的制高点,台上建有高三层的仿木结构楼阁一座,登临郁孤台,可俯瞰历史文化名城赣州的全景。

8.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州是客家诞生地和大本营之一,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同时又是全国最大的客家聚居地,有着“客家摇篮”的美誉。2013年原文化部批准设立赣州市全域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国字号”工程,全市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方针,围绕“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抓住文旅融合的发展契机,不断强化“以保护促传承、以传承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创新保护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2023 年7月26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正式公布,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位列其中。这一荣誉凸显出赣州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方面的卓越成果,也标志着赣州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据统计,赣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项、江西省级108 项、市级327项、县级1524项。同时,建立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体系,目前赣州全市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100 人、市级309 人、县级1147人。全市建设非遗综合展示馆、专题馆24个,传习所(点)219个。建设了一批省市级传播基地、传承基地、研究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工坊等设施,有效推动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赣州市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在线咨询
赣服通
赣服通【支付宝扫一扫】
公众号
章贡发布微信
公众号
章贡区人民政府发布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在线访谈
民意征集
关闭